在我国组合家庭离婚财产怎么分割 (一)

优质回答在我国,组合家庭(即再婚家庭)离婚时财产的分割原则与一般家庭相同,主要取决于财产的性质。以下是具体的分割原则:
一、婚前个人财产的归属
婚前财产归个人所有:根据《婚姻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再婚夫妻中,任何一方在婚前所拥有的财产,包括房产、存款、股票等,均属于其个人财产,在离婚时不参与共同财产的分割。
二、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
共同财产共同分割:根据《婚姻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再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如工资、奖金、生产经营收益、知识产权收益、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除非遗嘱或赠与合同中明确只归一方)等,均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时,这些财产应进行平等分割。
三、特殊财产的分割
特定财产归属:对于因身体受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以及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或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等,这些财产在离婚时仍归原所有人所有,不进行分割。
四、分割原则
在进行财产分割时,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考虑双方的实际贡献、生活需要以及子女的抚养情况等因素。若双方无法达成一致,可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裁决。
综上所述,组合家庭离婚时财产的分割主要依据财产的性质进行,同时需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平、公正的原则。
再婚离婚财产怎么分割 (二)
优质回答再婚离婚财产分割方式与头婚基本相同,需遵循相关原则,结合具体情况处理:
明确财产归属:一方的婚前财产、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等,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不参与分割。再婚后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一般归夫妻共同所有,包括工资、奖金、生产经营收益、知识产权收益、继承或赠与所得财产等,但明确只归一方的财产除外。协议优先:双方可自行协商财产分割方式,签订书面协议,该协议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协商时要遵循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照顾无过错一方、尊重当事人意愿、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等原则。法院判决:若协商不成,可向法院起诉。法院会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如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年人等负担较多义务,离婚时有权请求补偿。债务分担: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债务,双方需共同承担;能证明是一方个人债务的,则由该方独自承担。特殊情况处理:再婚前财产一般属个人财产,但双方约定转化为共同财产的除外。若一方存在重婚、与他人同居等过错行为,另一方在财产分割上可能适当多分。
离婚时财产分割多久可以判决? (三)
优质回答离婚时财产分割的判决时间取决于案件审理的程序:
普通程序:如果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离婚财产分割纠纷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若还需延长,则需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简易程序:若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此类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一个月。
上诉案件:对于判决的上诉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由本院院长批准。而对于裁定的上诉案件,则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如何强制执行离婚财产分割的判决 (四)
优质回答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离婚后进行财产分割的,如果一方不履行法院判决书,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执行员应当出示证件。执行完毕后,应当将执行情况制作笔录,由在场的有关人员签名或者盖章。执行法院可以采取以下强制执行的措施: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搜查被申请执行人隐匿的财产;强制被申请执行人交付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或者单据等措施。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二百四十四条、第二百四十八条
相信关于离婚后财产分割纠纷判决的知识,你都汲取了不少,也知道在面临类似问题时,应该怎么做。如果还想了解其他信息,欢迎点击法构网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