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是妇产科临床中较为棘手的问题,这一病症对孕妇及胎儿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作为妇产科主治医师,掌握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处理方法至关重要。面对这一疾病,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根据病情轻重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从休息调整、营养支持到护肝、抗病毒治疗,乃至必要时终止妊娠,每一步都需要精准判断与细致操作,以确保母婴安全。

妇产科主治医师知识点: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处理 (一)

妇产科主治医师知识点: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处理

最佳答案甲肝产妇在孕中期与孕晚期的妊娠围生儿死亡率分别为42.3‰和125‰,即孕晚期围生儿死亡率明显升高。乙肝对妊娠的影响:乙肝孕产妇的流产、早产、死胎、死产、新生儿窒息率及新生儿死亡率明显增高,此与妊娠晚期患急性黄疸型肝炎特别是重症甚或暴发性肝炎有关。暴发型肝炎的死亡率孕妇较非孕妇为高。妊娠期特别是妊娠后期尤易发生暴发型肝炎。

1.妊娠期轻症肝炎

处理与非孕期患者相同。注意休息,加强营养,进行保肝治疗。预防感染。产时严格消毒,并用广谱抗生素,以防感染加重肝损害。

2.妊娠期重症肝炎

(1)保肝治疗:高血糖素-胰岛素-葡萄糖联合应用。

(2)预防及治疗肝性脑病:控制血氨。

(3)防治凝血功能障碍。

(4)并发肾衰竭的处理:严格限制入液量,扩张肾血管,改善肾血流。

3.产科处理

(1)妊娠早期:轻症应积极治疗,可以继续妊娠。慢性活动性肝炎,适当治疗后应终止妊娠。

(2)妊娠中晚期:尽量避免终止妊娠,加强母儿监护,适时终止妊娠。

(3)分娩期:避免新生儿的'损伤及擦伤。产前备新鲜血,缩短第二产程,胎肩娩出后立即静注缩宫素减少产后出血。重症肝炎应积极控制24小时后及时行剖宫产。

(4)产褥期:注意休息和营养。选用对肝损害小的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防止肝炎病情恶化。产妇不宜哺乳,回奶口服生麦芽或用芒硝外敷乳房退奶,不用对肝有损害的雌激素。

(5)分娩后新生儿处理:①主动免疫: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型肝炎疫苗30μg,生后1个月、6个月再分别肌内注射10μg。免疫率达75%。②被动免疫: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0.5ml,生后1个月、3个月再各注射0.16ml/kg。免疫率达71%。③联合免疫:新生儿出生后6小时内和生后3~4周时各肌注100U HBIG,乙型肝炎疫苗仍按上述方法进行。免疫率高达95%。生后6个月复查。

(6)产后哺乳问题:母血HBsAg、HBeAg、抗-HBc三项阳性及后两项阳性孕妇,均不宜哺乳;有主张新生儿接受免疫,母亲仅为HBsAg阳性可为新生儿哺乳。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怎样治疗? (二)

最佳答案妊娠期间,体内新陈代谢增强,肝肾负担加重,一旦患病毒性肝炎,对肝炎病情的控制及孕妇、胎儿均不利。

怀孕合并肝炎易使肝炎病情加重,尤其是妊娠晚期患肝炎,较易发展成暴发型肝炎性肝萎缩,危及孕妇及胎儿生命安全。

肝炎合并妊娠,早期会使早孕反应加重,晚期易致产后大出血,造成流产、死胎、先天畸形儿,并可传染胎儿或新生儿。因此对孕妇合并病毒性肝炎应特别重视,如果病发在妊娠早期(3个月内),从孕妇安全和优生观点出发,以进行人工流产为宜;如果病发在妊娠中晚期,应积极治疗肝炎,若治疗无效,病情继续发展时,可考虑终止妊娠。

此外,因病毒性肝炎母亲的乳汁中半数有肝炎病毒,故不应哺乳,婴儿也应隔离,并注射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免疫球蛋白,回乳也应避免用雌激素。

孕妇有肝炎怎么办? (三)

最佳答案肝炎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饮食宜清淡,必要时静脉输液,以保证液体和热量的摄入。禁止使用对肝功能有损害的药物,如抗结核病药物中的异烟肼、利福平,对氨基水杨酸钠,精神病用药中的氯丙嗪、安定,抗菌药物中的四环素、磺胺等。不能饮含有酒精的饮料,更不能随意饮酒。要注意补充维生素B1、B6、B12、C、K等,维生素C能促进肝细胞修复,改善肝功能。

妊娠期急性病毒性肝炎是否需要终止妊娠,意见尚不统一。有人认为进行终止妊娠手术会加重肝脏负担,使病情恶化。有人认为妊娠12周以前,应在积极治疗肝炎的同时,实行人工流产术为宜。中、晚期妊娠合并肝炎患者,手术引产危害较大,一般不宜终止妊娠。

分娩期及产褥期重点留心出血与感染,病人必须去正规的医院分娩,尽量争取阴道分娩,不要错误认为剖腹产更为安全。产褥期尤应加强个人卫生,如保持阴部清洁,勤换衣裤,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一定要做到饭后漱口,睡前刷牙以保持口咽部清洁。饮食要比一般的孕妇更注意,不吃不新鲜的食物。

婴儿出生后,应立即隔离护理4周,即产妇不能接触自己的孩子。因产妇母乳内多半含有肝炎病毒,所以是不能哺乳的。产后回奶,不宜服用雌激素,以免损害肝脏功能。

若孕前已知患肝炎,应避孕,待病愈后至少半年方能怀孕。

切断母婴传播

母亲如果是乙肝病人,或者仅是乙肝病毒的携带者,她血中的乙肝病毒成分便有可能传播给婴儿。这种传播主要在分娩过程中发生,而极少为子宫内感染。如何切断母婴传播呢?最有效确切的办法是推广乙肝疫苗接种。具体的做法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孕妇所分娩的婴儿,在出生当时即给予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一支(200国际单位),两周后再注射乙肝疫苗,此后1个月和6个月再分别注射一次同样的剂量。如果无乙肝免疫球蛋白,则在婴儿出生后24小时注射乙肝疫苗,然后分别在1个月和6个月后再注射一次。重视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是唯一能使孩子免遭乙肝之苦的措施。

通过上文关于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护理查房的相关信息,法构网相信你已经得到许多的启发,也明白类似这种问题的应当如何解决了,假如你要了解其它的相关信息,请点击法构网的其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