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律领域中,侵占罪与职务侵占罪是两种常见的财产犯罪,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侵占罪主要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交由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且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而职务侵占罪则特指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且数额较大的行为。了解这两者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防范这类犯罪行为。
侵占罪与职务侵占罪区别 (一)

优质回答侵占罪与职务侵占罪的主要区别体现在犯罪主体、犯罪对象和犯罪行为三个方面。
首先,犯罪主体不同。侵占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只要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自然人都可以构成,范围相对较广。而职务侵占罪的主体则为特殊主体,仅限于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并且不能是国家工作人员,这一主体范围相对较窄。
其次,犯罪对象也有所区别。侵占罪的犯罪对象包括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和埋藏物。相比之下,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仅限于所在单位的财物,这可以是国有、集体或个人的财物,但关键是这些财物必须是由行为人所在单位持有或管理的。
最后,在犯罪行为及手段上,两者也存在差异。侵占罪的行为人在侵占之前必须已经合法持有了他人的财物,之后通过各种手段将其占为己有并拒绝归还,这一过程并不要求利用职务之便。然而,在职务侵占罪中,行为人必须利用其在职务上的便利,通过侵吞、窃取、骗取或其他手段将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利用职务之便”是这一罪名的重要特征。
职务侵占罪和侵占罪的区别是什么 (二)
优质回答职务侵占罪和侵占罪的主要区别如下:
犯罪对象不同:
职务侵占罪:犯罪对象仅限于行为人主管、管理、经手的本公司、企业或单位的财物。侵占罪:犯罪对象范围较广,几乎包括所有具有所有权关系的财产。
客观表现形式不同:
职务侵占罪:主要利用主管、管理、经手的本公司、企业或单位财物的职务便利,将数额较大的财物据为己有,且只要实施了非法占有即构成犯罪。侵占罪:表现为将数额较大的他人财物占为己有并拒不退还或交出,拒不退还或交出是犯罪成立的必要条件。
犯罪主体不同:
职务侵占罪:犯罪主体为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中主管、管理、经手本公司、企业或单位财物的人员。侵占罪:主体是任何持有他人财物的人,不限于特定身份或职务。
综上所述,职务侵占罪和侵占罪在犯罪对象、客观表现形式以及犯罪主体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侵占罪和职务侵占罪的区别 (三)
优质回答侵占罪和职务侵占罪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法律条款:
侵占罪依据的是《刑法》第270条。职务侵占罪依据的是《刑法》第271条第1款。
案件性质:
侵占罪是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且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行为,为自诉案件。职务侵占罪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为己有本单位财物的行为,为公诉案件。
涉及财物:
侵占罪仅限于特定的财物类型,且需达到一定数额标准。职务侵占罪不限于特定财物类型,涉及单位财物,同样需达到一定数额标准。
处罚方式:
侵占罪需达到“拒不退还”的情况才能构成犯罪,最高刑期为5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职务侵占罪在侵占后即可构成犯罪,退还、归还或交还财物后可减轻或从轻处罚,最高刑期可达15年有期徒刑,数额巨大时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诉讼程序:
侵占罪需由受害人主动起诉,否则法院不予处理。职务侵占罪受害人不能自行起诉,需要通过公安机关侦查、检察机关起诉和法院审理完成。
综上所述,侵占罪和职务侵占罪在法律条款、案件性质、涉及财物、处罚方式以及诉讼程序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侵占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是什么 (四)
优质回答1、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且非国家工作人员,为特殊主体;
而侵占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2、职务侵占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明知是单位的财物而决意采取侵吞、窃取、欺诈等手段非法占为己有;
而侵占罪的主观内容则明知是他人的代为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埋藏物而决意占为己有,拒不交还。
3、职务侵占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之便将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即化公为私;
而侵占罪则必先正当、善意、合法地持有了他人的财物,再利用各种手段占为己有且拒不交还,行为不必要求利用职务之便。
4、职务侵占罪所侵犯的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其中既有国有的,也有集体的,还有个人的;
侵占罪所侵犯的仅仅是他人的3种特定物,即系为自己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
他人仅是指个人,而不包括单位。
5、职务侵占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而侵占罪所侵犯的仅是他人财物的所有权。
6、职务侵占罪不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而侵占者则只有告诉的才处理。
想要成长,必定会经过生活的残酷洗礼,我们能做的只是杯打倒后重新站起来前进。上面关于侵占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异同的信息了解不少了,法构网希望你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