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同性恋婚姻法的步步演变 同性恋婚姻法的意义何在? (一)

贡献者回答同性恋 如今同性恋人群比例越来越高,在大多数国家,同性恋人群还是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歧视更无法得到法律上的认可,而英国则是属于较早承认同性恋婚姻的国家。

英国的同性恋婚姻之路

英格兰1967年将同性恋行为“除罪化”,自2005年以来允许同性情侣缔结民事伴侣关系。2013年7月,同 *** 婚姻法通过,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于今年3月13日开始为同性婚姻办理登记手续。3月29日,这项法律正式生效。 3月29日起同性婚姻在英格兰威尔士正式生效;伦敦 *** 机关插上彩虹旗庆祝。 和大多数国家一样,近代以前,同性恋在英国都是有罪的。在镇压同性恋的法律中,英国亨利八世的法律最为著名,后世有关同性恋的法律大多援引该法。1533年,英王亨利八世制定了对 *** 判处死刑的法律,这一法律一直被保留到1861年。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对同性恋的法律与其他各国相比一直是最为严厉的。 19世纪下半叶,尽管同性恋仍被视为犯罪、不道德和不体面的事情,但男妓充斥伦敦,英国上流社会的男子寄宿学校中也盛行同性恋。因此1861年以后,死刑改为监禁,从10年有期徒刑到无期徒刑不等。 当时发生的最著名的同性恋案件,就是奥斯卡·(Oscar Wilde)事件。王尔德是位同性恋者,他的性伴是道格拉斯勋爵。1895年道格拉斯的父亲奎恩斯伯里侯爵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公开称王尔德为“摆出 *** 姿势的王尔德”。王尔德在法院告他诽谤罪。然而,王尔德发生同性性行为的事实败露,反被判两年劳役。他的妻子因而离开了他,他的作品也不能再上演。出狱后三年不幸逝世。 沃芬顿报告:划时代的大转折 1954年前英国的同性恋法律地位并无太大变化,同性恋还被认为是一种疾病,任何同性恋活动无论在公共场所或私人空间发生,都会面临坐监。但随着二战后普世观念的传播,1954年英国内务部决定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研究法律应该如何处理“同性恋犯罪与卖淫”。该委员会由15位“社会贤达”组成,没有任何激进分子,而本身反感同性恋的John Wolfenden被认命为委员会主席。 在被要求“抛开个人立场、基于事实证据作出合乎道德与法理的判断”时,该委员会可以说体现了现代文明的最高道德与思辨,经过62次会议以及听取200个团体和个人所作的证词,长达3年的激烈讨论和质证,最终在1957年9月4日由Wolfenden爵士提交给英国 *** 的这份报告指出,“同性恋不是一种病”以及“任何成年人之间,在相互允许情况下,私下进行的同性恋活动不应被认为是犯罪”。沃芬顿报告引起巨大反响,被认为是英国历史上对同性恋看法的一个重大转折,也被公认为是西方国家对同性恋合法化的起点,具有里程碑意义。 沃芬顿委员会报告认为:“除非社会通过法律机构专门去将犯罪与恶这两个概念等同起来,否则就应保留一个由个人来判定行为是否道德的领域,这个领域用简明的话来说,不关法律的事。这么说不是要宽恕或者鼓励私下的不道德。相反,强调道德或不道德的判定纯属私下的及个人的性质,是为了强调个人与私下的责任。可以期望一个成熟的人会在没有法律惩罚的威胁下,自觉地承担起责任。”沃芬顿报告将法律领域与道德领域划分开来的思想,对后世的立法产生了深远的划时代影响。 1967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取消同性恋罪名 1956年英国颁布了性犯罪法案,规定凡不在公共场所(包括公厕)双方同意而且没有其他人在场的情况下进行的 *** ,不算犯罪;除此以外的 *** 行为仍以 *** 罪论处。 1964年英国国会继续讨论修改性犯罪法案,上议院阿伦勋爵(Lord Arran)提出“如果参与者年龄在21岁并出于自愿,私下进行的男同性性行为不是犯罪。”1966年该法案分别在上议院和下议院获得通过。在1967年,在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法律正式取消同性恋罪名,规定年满21岁,双方同意的同性恋行为不算犯罪。但仍然限定,参与者在二人或在公共场合的同性恋行为应视为犯罪。此外,规定军事及警察机构人员中的同性恋行为仍属非法行为。 1994年英国国会通过将同意年龄降至18岁的修正案。 2003年反性侵犯法案生效,取消了关于特定性向性别的规定,包括1967年性犯罪法案的有关条款,从而给予男女双方相同的反性侵犯权利。 2006年种族和宗教仇恨法案通过,任何基于性取向的暴力将被以仇恨罪(重罪)论处,该法案于2007年生效。其实在2003年犯罪公平法案已经规定,凡故意针对同性恋的犯罪,性取向仇视将视为量刑加重情节。 从民事伴侣权到同性婚姻合法 在刑事非罪化和受到更多保护后,英国同性恋 *** 开始转向民事领域。2004年英国通过民事伴侣法案,给予同 *** 关系法律地位。第一对为英国法律认可的同 *** 是2005年12月5日登记的Matthew Roche和Christopher Cramp,由于Roche患有绝症,法院特别取消了14天的静默期,Roche在次日去世。该法案适用于大不列颠全境,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与北爱尔兰。2013年7月,同 *** 婚姻法通过,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于2014年3月13日开始为同性婚姻办理登记手续。3月29日,这项法律正式生效。

同性婚姻法意义何在?

据BBC3月28日的一项取样1007人的调查,68%的人对同性婚姻应该被允许表示同意,26%的人反对。一个同性恋权益机构表示,“人们的态度难以置信地积极。”此外,调查还显示,约4/5的人不会拒绝参加同性恋婚礼。 调查显示,约有6%的英国人是同性恋,据1992年的一项学术调查结果显示,在8337名接受调访的英国男性中,6.1%承认曾有过“同性恋经验”,3.6%的人承认有过“双向恋经验”。2005年英国 *** 在民事伴侣立法前夕的一次有关养老金、遗产继承和税务影响的调研结果显示,英国总人口中的同性恋者人口约为6%,也就是每16.66个人中就有1人是同性恋。 英国军队也允许同性恋者在军中服役时公开性倾向。同 *** 自2002年起可享收养之权,自2005年并可登记为公民伴侣。2004年通过的性别承认法案,英国社会时下已普遍接纳同性恋者。YouGov公司2007年的民调就显示,九成英国人支持立法禁止性向歧视,另据Populus公司2009年民调显示,61%的英国人支持同性配偶结婚权。 新法的核心要义在于平权 在英国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立法中,英国 *** 宣布同 *** 将可以合法结婚,并平等享受异 *** 结婚后的一切权益。不过,新法附注称将不会强加于不愿接受此法的宗教组织。各宗教组织有权选择是否允许同性恋伴侣在各类宗教礼拜场所举行婚礼。 支持法案的人士指出,原则问题是同性配偶应该享有与异性配偶同样的权利。内政大臣梅(Theresa May)指出:“简而言之,一对相爱的配偶被否认正式结婚的权利是不对的。”支持法案的人士还指出,合法结婚是可以在世界各地被认可的,而民事伴侣并不一定能被世界各国认可。 民事伴侣权与同性婚姻权也还有区别 此前,英国的所谓民事伴侣权与新通过的同性婚姻权还是有区别的。合法结婚的同性配偶将可以和异性配偶一样享有遗产继承权、配偶养老金继承权、人寿保险、子女抚养权、家庭团聚移民权等等权利。同性配偶今后也可以选择和异性配偶一样,除了可以在 *** 民事部门办理结婚手续外,也可以在愿意受理同性婚姻的宗教场所举行婚礼。 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法理基础 尽管在世界范围内可以理解和接受同性恋群体的人渐渐在增加了,但是不少社会的排斥和歧视依然存在,有关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法理争论也一直都存在。 法律既然给予了公民自由选择的权利,就当平等对待选择结果 从法理上讲,“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同性恋者的权利必须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法律允许每个人自由选择自己生活的模式,自由选择生活伴侣,同性恋者现在只是在这个模式里换了一个性别的伴侣而已。法律既然给予了公民同等的自由选择权,就应该对他们选择的结果给予同等的对待。因而如果法律给予异性恋婚姻承认和保护,也就应同等地保护同性恋者婚姻,不可以以性取向为标准划分人群的不同对待。 同性恋群体的权益也需要法律的维护 从现实上看,同性恋伴侣间虽然缺少婚姻形式,但是实质的伴侣关系一直存在。现在很多的同性恋伴侣共同生活,但在同居期间当他们有了财产的纠纷、继承问题时,没有法律可以适用。在对外关系中,因为社会的歧视和排斥行为,同性恋者受到种种不公的待遇,造成了一开始所说的实质权益和精神上的损害。现代科学已证明同性恋也是一种自然现象,社会的歧视纯粹源于僵化的道德观念氛围,是不正确的价值观。在这方面,法律拥有最权威的价值判断和导向力,去推动整个社会理性化,引导大众正确对待同性恋人群。 从现实角度考量,对社会也是有益而无害 从社会角度看,现在由于同 *** 间的结合关系没有法定婚姻形式加以保障和束缚,容易造成部分同性恋者交友随意,加剧群体的不稳定性和性病传播机率。相反,法律若承认了同性婚姻,那么双方以结合关系产生的合法身份权可以使部分同性恋者建立相对稳定关系,有效解决群体内部和对外的矛盾,促进社会安定融洽,是有益的。

人身自由权包括哪些 (二)

贡献者回答(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试行)为进一步规范量刑活动,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增强量刑的公开性,实现量刑公正,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和有关

司法解释等规定,结合司法实践,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量刑的指导原则

(一)量刑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根据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决定判处的刑罚。

(二)量刑既要考虑被告人所犯罪行的轻重,又要考虑被告人应负刑事责任的大小,做到罪责刑相适应,实现惩罚和预防犯罪的目的。

(三)量刑应当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确保裁判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四)量刑要客观、全面把握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治安形势的变化,确保刑法任务的实现;对于同一地区同一时期案情相似的案件,所判处的刑罚应当基本均衡。

二、量刑的基本方法

量刑时,应当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依次确定量刑起点、基准刑和宣告刑。

(一)量刑步骤

1.根据基本犯罪构成事实在相应的法定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根据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数额、犯罪次数、犯罪后果等犯罪事实,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3.根据量刑情节调节基准刑,并综合全案情况,依法确定宣告刑。

(二)调节基准刑的方法

1.具有单个量刑情节的,根据量刑情节的调节比例直接调节基准刑。

2.具有多个量刑情节的,一般根据各个量刑情节的调节比例,采用同向相加、逆向相减的方法调节基准刑;具有未成年人犯罪、老年人犯罪、限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等量刑情节的,先适用该量刑情节对基准刑进行调节,在此基础上,再适用其他量刑情节进行调节。

3.被告人犯数罪,同时具有适用于个罪的立功、累犯等量刑情节的,先适用该量刑情节调节个罪的基准刑,确定个罪所应判处的刑罚,再依法实行数罪并罚,决定执行的刑罚。

(三)确定宣告刑的方法

1.量刑情节对基准刑的调节结果在法定刑幅度内,且罪刑相适应的,可以直接确定为宣告刑;具有应当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依法在法定最低刑以下确定宣告刑,有数个量刑幅度的,应当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个量刑幅度内确定宣告刑。

2.量刑情节在对基准刑的调节结果在法定最低刑以下,具有法定减轻处罚情节,且罪责刑相适应的,可以直接确定为宣告刑;只有从轻处罚情节的,可以依法确定法定最低刑为宣告刑;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3.量刑情节对基准刑的调节结果在法定最高刑的,可以依法确定法定最高刑为宣告刑。

4.综合考虑全案情况,独任审判员或合议庭可以在20%的幅度内对调节结果进行调整,确定宣告刑。当调节后的结果仍不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依法确定宣告刑。

5.综合全案犯罪事实和量刑情节,依法应当判处无期徒刑刑罚、拘役、管制或者单处附加刑、缓刑、免予刑事处罚的,应当依法适用。

(四)判处罚金刑,应当以犯罪情节为根据,并综合考虑被告人缴纳罚金的能力,依法决定罚金数额。

(五)适用缓刑,应当综合考虑被告人的犯罪情节、悔罪表现、再犯罪的危险以及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依法作出决定。

骚扰罪立案标准 (三)

贡献者回答我国刑罚并未规定骚扰罪,骚扰行为,情节严重的涉嫌犯罪,如寻衅滋事罪、强制猥亵、侮辱罪、催收非法债务罪等,立案标准根据具体的情形如下:

1、情节轻微的不构成犯罪,公安机关经审查认为有违法事实需要追究责任的,可以进行治安管理处罚,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2、情节较重的,处五日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符合以下条件的,达到寻衅滋事罪的立案标准:

1、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2、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3、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4、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侮辱罪行为表现有:

1、暴力方式,以强制方法来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如强迫他人戴高帽游行、当众剥光他人衣服。

2、语言、文字方式,如当众用恶毒刻薄的语言对被害人进行嘲笑、辱骂,贴传单、漫画、书刊或者其他公开的文字等方式诋毁他人人格、侮辱他人。

寻衅滋事罪的4个要件如下:

1、客体要件,寻衅滋事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秩序。所谓公共秩序包括公共场所秩序和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守的共同准则。寻衅滋事犯罪多发生在公共场所,也有一些发生在偏僻隐蔽的地方,常常给公民的人身、人格或公私财产造成损害,但是寻衅滋事罪一般侵犯的并不是特定的人身、人格或公私财产,而主要是指向公共秩序,向整个社会挑战,蔑视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制;

2、客观要件,寻衅滋事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无事生非,起哄捣乱,无理取闹,殴打伤害无辜,肆意挑衅,横行霸道,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

3、主体要件,寻衅滋事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l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寻衅滋事罪在主观上只能由故意构成。即公然藐视国家法纪和社会公德。其动机是通过寻衅滋事活动,追求精神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

寻衅滋事主犯最多能判的时间:

寻衅滋事罪的量刑标准由我国法律明确规定。有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这四种情形之一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为配合法官审判,统一量刑标准,

主要内容有:

1、构成寻衅滋事罪的,可以在3个月拘役至1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寻衅滋事次数、伤害后果、强拿硬要他人财物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数额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九十三条

【寻衅滋事罪】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第二百九十三条之一

【催收非法债务罪】有下列情形之一,催收高利放贷等产生的非法债务,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一)使用暴力、胁迫方法的;

(二)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侵入他人住宅的;

(三)恐吓、跟踪、骚扰他人的。

我们通过阅读,知道的越多,能解决的问题就会越多,对待世界的看法也随之改变。所以通过本文,法构网相信大家的知识有所增进,明白了诽谤罪的量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