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出售公民信息罪立案标准

### 非法出售公民信息罪立案标准的深度解析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个人信息安全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个人信息被非法收集、出售的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威胁到公民的隐私权和财产安全。非法出售公民信息罪
作为打击此类犯罪行为的重要法律依据,其立案标准的确立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公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一、非法出售公民信息罪的定义与立法背景
非法出售公民信息罪,准确表述应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该罪名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给受害者的生活、工作乃至人身安全带来极大隐患。为了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国家立法机关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非法出售、提供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法律责任。二、非法出售公民信息罪的立案标准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非法出售公民信息罪的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量标准: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数量达到50条的,应予立案。若涉及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等敏感信息,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50条即构成犯罪。对于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数量达到500条也应立案。此外,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其他公民个人信息,数量达到5000条的,同样构成犯罪。2. 违法所得标准:违法所得5000元的,属于情节严重,应予立案追究。3. 前科标准:曾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年内受过行政处罚,又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表明行为人主观恶性较大,应予立案。4. 情节严重标准:除了上述数量、违法所得等标准外,还包括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的次数较多、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给公民个人生活或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害,或者所出售、非法提供信息被他人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等情形。这些均被视为情节严重,应予立案。三、非法出售公民信息罪的刑事责任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于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若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将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处罚。四、实际案例分析
近年来,公安部门依法严厉打击了一系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例如,北京海淀公安机关侦破的刘某等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中,犯罪团伙利用木马程序非法控制教培机构内部计算机,窃取并出售客户资料等个人信息。此类案件的侦破不仅有力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也警示了社会公众要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共同维护个人信息安全。综上所述,非法出售公民信息罪的立案标准是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法律武器。面对日益严峻的个人信息安全形势,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公民自我保护意识、加大执法力度,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想要成长,必定会经过生活的残酷洗礼,我们能做的只是杯打倒后重新站起来前进。上面关于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信息了解不少了,法构网希望你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