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中,抵押权是一种常见的担保方式。当债务人不能按时履行债务时,抵押权人便有权依据法律规定和抵押合同的约定来实现其抵押权。一般来说,抵押权人可以通过折价、拍卖或变卖这三种主要方式来实现抵押权。这些方式都旨在公平、公正地处理抵押物,确保抵押权人的债权得到优先受偿,同时也保障其他相关方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一般抵押权抵押权人如何实现抵押权 (一)

贡献者回答一般抵押权抵押权人实现抵押权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拍卖:
公开公平:拍卖是一种公开、公平的方式,能够最大化债权实现的同时保护抵押人的利益。两种方式:可以是任意性拍卖,由当事人自愿委托拍卖人;也可为强制拍卖,由抵押权人申请法院执行。
变卖:
简易方式:通过当事人或法院直接以公平合理价格出售抵押物,以所得价款优先偿还担保债权。司法实践:在司法实践中,拍卖通常被视为原则,变卖被视为例外。
折价:
协议形式:在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抵押权人与抵押人协商或法院判决后,按照抵押物品质和市场价格,转移抵押物所有权给抵押权人。限制条件:折价方式相对简便,但透明度较低,立法上对此常有限制,特别是对“流质契约”的禁止。
其他方式:
协商实现:实践中通常还允许抵押权人与抵押人协商以其他方式实现抵押权,如抵押权人占有抵押物收取孳息或对抵押物托管经营。特殊项目:在涉及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涉外项目中,由于抵押物通常为大型电站、公路、桥梁等,拍卖变价较为困难,因此通常允许境外债权人接管抵押物并以收益抵债。
注意事项: 抵押权的实现必须满足一定条件,包括抵押权合法有效存在、担保债权已届清偿期、债务人未清偿债务且非因债权人原因造成。 若抵押权人与抵押人达成的协议损害了其他债权人的利益,其他债权人可以在得知撤销事由起的一年内请求法院撤销该协议。
抵押权人如何实现抵押权 (二)
贡献者回答抵押权人实现抵押权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协议受偿:
如果债务人在债务履行期限届满时仍未履行债务,抵押权人可以与抵押人进行协商,选择以抵押物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抵押物所得的价款来受偿。
法律途径:
当抵押权人与抵押人无法达成协议时,抵押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根据双方之间存在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以通过法律手段实现抵押权。
价款分配:
抵押物折价或者拍卖、变卖后,所得价款的处理方式如下: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抵押人所有。不足的部分:由债务人负责清偿。
多个债权人的清偿顺序:
当同一财产向两个债权人抵押时,拍卖、变卖抵押物所得的价款按照以下规定清偿:抵押合同以登记生效的:按照抵押权登记的先后顺序分配;顺序相同的,按债权比例清偿。抵押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且已登记的:同样按照登记的先后顺序清偿;未登记的,则按照合同生效时间的先后顺序清偿,顺序相同的,按债权比例清偿。
特殊情况处理:抵押物灭失、毁损或被征用:在抵押权所担保的债权未届清偿期的情况下,抵押权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对保险金、赔偿金或补偿金等采取保全措施,以确保其抵押权的实现。同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抵押权人可以就该抵押物的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优先受偿。
抵押权人是什么意思 (三)
贡献者回答抵押权人是指享有抵押权的债权人。具体来说:定义:抵押权人实际上就是那些因为对特定物拥有抵押权,所以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有权就该部分财产优先受偿的债权人。权利:抵押权是一种物权,由债务人或第三人提供的特定财产所设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时,抵押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对应概念:与抵押权人相对应的是抵押人,即为某一债务提供抵押物的人。法律依据:根据《民法典》第三百九十四条的规定,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抵押给债权人的,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时,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这里的债权人即为抵押权人。
抵押人和抵押权人的区别 (四)
贡献者回答抵押人和抵押权人是抵押关系中的两个重要主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九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抵押人是指为担保自己或他人履行债务,向债权人提供抵押担保的人。这可以是债务人本人,也可以是债务人和债权人以外的第三人。而抵押权人则是指对债务人享有债权,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得就抵押物优先受偿的人。抵押权人就是受抵押担保的债权的债权人。
抵押人和抵押权人在定义、权利、义务以及法律地位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主要基于他们在抵押关系中的不同角色和地位,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权利和义务。
1.抵押权人的权利
抵押权人拥有对抵押权的处分权,具体包括:
让与抵押权:抵押权人可以将抵押权转让给第三方,从而实现资产的流动性。
再设定担保:抵押权人可以以抵押权为基础,为他人再次设定担保,增加融资渠道。
抛弃抵押权:在特定情况下,抵押权人可以选择放弃其抵押权,这通常是基于对债务人履行能力的重新评估。
次序处分权:抵押权人可以对抵押权的优先次序进行调整,影响其在债务清偿中的顺序。
2.抵押人的权利
抵押人作为财产的所有者,其权利包括:
孳息收取权:抵押人有权收取抵押物产生的天然孳息或法定孳息,这是其财产所有权的体现。
处分权:抵押人在不损害抵押权人利益的前提下,可以继续设置抵押或经同意转让抵押物。
出租权:抵押人可以将抵押物出租,但需确保不损害抵押权人的利益。
1.抵押权人的义务
抵押权人的主要义务包括:
防止财产损害:在债务履行期届满、未受清偿时,抵押权人有权要求抵押人停止可能使抵押财产毁损或价值明显减少的行为。
依法行使抵押权:抵押权人必须依法行使抵押权,不能滥用其权利,损害抵押人或其他相关方的利益。
2.抵押人的义务
抵押人的主要义务包括:
提供抵押担保:抵押人需提供符合约定的抵押担保,并确保抵押物的价值不受损害。
履行相关义务:在发生违约无力还款时,抵押权人有权实现抵押权,抵押人需承担提供抵押担保并履行相关义务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九十四条
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抵押给债权人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
前款规定的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抵押人,债权人为抵押权人,提供担保的财产为抵押财产。
从上文内容中,大家可以学到很多关于抵押权人的信息。了解完这些知识和信息,法构网希望你能更进一步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