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轻武器的世界里,枪械的分类往往基于其设计理念和用途。提到56冲和81式,这两款枪械虽然都从AK系列中汲取了灵感,但它们的定位却截然不同。56冲,即56式冲锋枪,尽管在民间常被俗称为冲锋枪,但其诞生的初衷是为了提供轻便且能快速连发的火力压制,不过因其发射的是手枪子弹,威力与射程相对有限,更符合冲锋枪的特点。而81式,作为步枪的一种,它继承了AK系列的精准与远射能力,使用的是步枪子弹,因此在战场上承担着截然不同的角色。

56冲和81式都是由AK改进过来的,但为什么一个是冲锋枪,一个是步枪? (一)

56冲和81式都是由AK改进过来的,但为什么一个是冲锋枪,一个是步枪?

最佳答案81式自动步枪不是由AK改进而来,是中国根据现实要求借鉴56式冲锋枪和56式半自动步枪的优点研制而来的一种国产7.62毫米口径自动步枪。

81式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

先说说81式自动步枪的特点

1.与AK自动步枪的长活塞导气不同,81式的自动原理采用短行程活塞式导气结构和56式半自动步枪类似,短活塞行程最大的优点是重心偏移量小,射击稳定性较高,对提升精度有很大帮助。

2.在枪机的运动设计上,81式则采用了和AK类似的枪机回转闭锁,而不是56半的枪机偏移闭锁结构。

3.在机匣结构的设计上,81式借鉴了AK系列的一体式机匣,机匣盖的打开方式也和AK一样,但整体上更简单、更紧凑。

4.81式自动步枪的保险设计更改了AK上的那个“大拨片”设计,仅用大拇指就可以调节保险或快慢机。

5.81式增加了空仓挂机功能,是一个相当实用的设计。

6.枪口的设计上相当巧妙,枪口装置兼作消焰器、制退器、降噪器、防跳器和枪榴弹发射器等。因此,81式的准星后退了部分距离,这也是81式自动步枪和AK系列最大的区别。

7.仍然使用7.62*39毫米子弹,和56冲、56半的弹药通用,这也时最常被外人误解的地方。

总体来说,81式自动步枪是在56冲和56半的基础上重新研制的一把新型国产自动步枪,并不是简单的改进和仿制。

81式和81杠

81式自动步枪的出现也很有戏剧性。上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上开始流行起小口径步枪的风潮,美国的5.56毫米、苏联的5.45毫米口径步枪都已经大量装备部队,而这个时候中国的基层部队仍然还装备着大量的56式冲锋枪和56半自动步枪,已经落后于时代。在1978年,解放军决定在未来将换装5.8毫米口径的小口径自动步枪,研制工作也陆续展开。不过,随着解放军基层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武器落后火力贫弱的缺点显露无疑,更换新式步枪成了当时的要务。因此,解放军在1979年下达研制任务,要求装备一种可以取代56冲和56半的新型中口径自动步枪,来暂时弥补小口径自动步枪定型前的空白。因此中国军工人员就利用当时的条件,借鉴56冲和56半的设计特点,短时间内设计定型了一款,过渡型的中口径自动步枪。只不过,这把过渡枪过于优秀,再加上小口径自动步枪难产,才导致了解放军后来批量装备81式的局面。

81式同样也是一个枪族

56式冲锋枪就是由AK自动步枪的中国授权版

对56式冲锋枪不必讳言,就是苏联向中国提供图纸资料后的“AK中国版”。同时中国引进的还有SKS半自动步枪,RPD轻机枪。这些武器后来分别被命名为56式冲锋枪,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轻机枪。

为什么中国会将AK自动步枪命名为56式冲锋枪,这可就有点历史了。50年代时期,中国军队的基层步兵分队仍然保持着早期传统的战争思想,注重精确射击,发扬刺刀见红,还要节约弹药,最好做到“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因此对步枪的精度和弹药消耗有着一定的要求。而半自动步枪的火力和精度正好符合了当时部队的战斗思想,所以基层步兵大量装备了56式半自动步枪,而为了弥补半自动步枪无法连射的缺点,则在步兵分队内装备了一部分冲锋枪以起到近距离火力压制的任务。 在56式枪族出现前,国内的步兵班内的标准装备是正副班长每人一支54式冲锋枪(仿苏制PPS),其余为53式步枪(苏制莫辛纳甘)。到全面换装56枪族后,56半替换53式,具备连发功能AK则作为冲锋枪的替代方案替换了54式冲锋枪,也因此才根据当时的用途被命名为56式冲锋枪。

雷锋手中拿的就是54式冲锋枪,56冲替换的就是它

其实,不管是”自动步枪“也好还是”冲锋枪“也罢,其名称最终和部队的战术思想和使用用途密切相关,而不是别人这么叫我们也就得这么命名。 要知道在中国和苏联的武器命名中是没有“突击步枪”这种叫法的,这也不妨碍网络上将AK称作突击步枪,同理56式冲锋枪是中国按照战术用途对当时武器的名称定义,无关对错,更不用上纲上线。

STG44/MP44(突击步枪/冲锋枪)都是它, “突击步枪”的名称也是由它而起。

如果非要较真的话也行,二战时美军的M1918了解一下。

M1918最初计划作为自动步枪人手一支装备美军士兵,结果二战中每班只配发一到二挺作为班组火力支援使用,成了不折不扣的轻机枪。那我们该怎么称呼M1918呢?是自动步枪还是轻机枪? 这么一看的话,是不是美国人也不那么专业了。

二战中国五四冲锋枪枪史介绍详情解说? (二)

最佳答案二战中国五四冲锋枪枪史介绍详情解说?

列宁格勒这座以苏联领袖命名的城市,自二战一史,便陷入了德国铁钳般的包围。在历时900余天的残酷战斗中,城中居民伤亡超过5分之4,鉴于物资能源极端匮乏,列宁格勒兵工厂开始对原先的波波沙41冲锋枪进行改造,其重点是尽可能采用工厂可以找到的材料和设备,生产。

列宁格勒兵工厂将原先波波沙冲锋枪的木制固定枪托改为金属架构成的折叠枪托,并将弹鼓改为35发弹匣,全枪零件全部采用钢板冲压焊接之成。

每生产一支这样的冲锋枪所用的金属材料,只是上期老唐讲的波波沙的二分之一,这只简陋的武器不但是守卫列宁格勒的红军,最终瓦解了德军的围攻,而且在另一场战争中,他更是成了中国志愿军手中的杀敌利器。

朝鲜战争期间,在敌我对峙情况下志愿军会组织精干的侦察小分队穿插到敌方纵深进行侦察,此时短小精悍而火力猛烈的波波沙43式冲锋枪便,成为侦察兵手中的最爱。在电影打击侵略者中,志愿军一个班的战士奇袭敌伪团部,波波沙43式冲锋枪喷射出的猛烈火力,让敌人误以为受到一个营的进攻。

在这场战斗中,志愿军迅速歼灭了俗称白虎团的南朝鲜军第一团团部,最终使敌人失去指挥,为全歼敌军起到重要作用,而在朝鲜战争默契的地下攻势战斗中,由于43式枪托可以折叠在狭窄的坑道中使用更加方便,志愿军的战术一般四人一组分两个冲锋枪梯队交替向前攻入坑道。

同时,还推广的,将手电筒绑在冲锋枪下方的做法,这样可以边照明边射击便于在夜间坑道和山洞内发挥作用,鉴于波波沙43式冲锋枪在朝鲜战争中的出色表现,中国于1951年与苏方达成协议,并于1954年定型生产正式命名为54式冲锋枪。

这便是雷锋手中这支乌黑的钢枪成名于二战的冲锋枪,在单兵武器中的地位一度达到巅峰,但他始终给人留下结构,简单精度不高的印象,尤其是他粗略的工艺导致故障频发二战末期,德国枪械设计师雨果施迈瑟研制出具有革命性意义的STG44突击步枪。发明家马克沁为何放弃自己的事业潜心研究杀人武器?

通过上文,我们已经深刻的认识了雷锋持枪照,并知道它的解决措施,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就不会惊慌失措了。如果你还需要更多的信息了解,可以看看法构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