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挪用公款罪 (一)

什么是挪用公款罪

优质回答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挪用公款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那么什么是挪用公款罪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

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这里所说的国家工作人员与前述贪污罪中国家工作人员的内涵、外延基本相同。同样具有特定性和公务(职务)性。

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受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注意:本罪已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犯罪数额进行修改。

那么,哪些行为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所谓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既包括由挪用者本人使用,也包括由挪用者交给、借给他人使用。具体来说,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行为可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一)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这里所说的非法活动是指挪用公款供个人或他人进行走私、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对这种情况的定罪,没有要求挪用公款的数额要达到较大,也没有规定挪用达到多长时间。根据相关司法解释,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以五千元至一万元为起点;挪用公款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或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超过三个月未还的,以一万元至三万元为起点。如果挪用公款未达到标准的,一般可不认为构成犯罪。

(二)挪用公款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并且数额较大的行为。

这是指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作为挪用人或者他人进行营利活动的资本,如挪用人本人或者他人将挪用的公款用于生产、经营、买房出租,作为个人参与企业经营活动的入股资金,存人银行或者借给他人而个人取利等,如果行为人挪用公款后,为私利以个人名义将挪用的公款借给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使用的,不管这些单位是合将其挪用的公款用于营利活动,都应视为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而不能认为属于挪归公用。这里的数额较大以挪用公款一万元至三万元为起点,以挪用公款l5万至20万元为数额巨大的数额起点。对于这种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公款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法律既没有要求挪用公款要达到多长时间,也不要求行为人营利的目的要真正达到。但如果行为人在案发前已部分或者全部归还本息的,可以分别情节,从轻处罚,情节轻微的,可以免除处罚。

(三)挪用公款归个人用于上述非法活动、营利活动以外的用途,并且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

这种情况既要求挪用公款要达到一定数额。也要求挪用公款要达到一定时间。这里的数额较大也是以一万元至三万元为起点,以15万元至20万元为数额巨大的数额起点。如果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在案发前已全部归还本金的,可以从轻处罚或减轻处罚。给国家、集体造成的利益损失应予追缴。挪用公款数额巨大,超过三个月,虽在案发前已全部归还本息的,从轻处罚。

上文就是对于“什么是挪用公款罪,哪些行为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这些问题的简单介绍,希望能帮您了解更多的挪用公款罪的知识,稍后,裕祥安全网

将要介绍办公室常见被盗物品有哪些

以及防盗监控

,欢迎关注这部分办公室安全小知识

根据刑法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多少未还的 (二)

优质回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4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

此情形下,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有期徒刑。若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另外,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对于“数额较大”,通常是指一万元至三万元范围,但具体数额标准可能因地区经济水平和相关司法解释有所差异。在司法实践中,具体量刑会综合考虑挪用公款的数额、用途、归还情况以及造成的后果等多方面因素。

公款挪用多少开始定罪 (三)

优质回答挪用公款罪的定罪数额起点取决于挪用目的。如果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三万元就构成犯罪;如果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数额在五万元就构成犯罪。

一、挪用目的不同,定罪标准各异

公款挪用罪的定罪标准并非一刀切,而是根据挪用目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法律对于不同目的的挪用行为规定了不同的数额标准,以体现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

二、非法活动与营利活动的区别

非法活动是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活动,例如赌博、吸毒等。营利活动是指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经营性活动,例如投资、放贷等。这两种活动性质不同,因此对应的定罪数额标准也有所差异。

挪用公款罪的数额认定,不仅要看绝对数额,还要结合行为人的主观心态、归还情况以及造成的损失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一、数额巨大与情节严重

1、数额巨大和情节严重是量刑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根据司法解释,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三百万元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数额在五百万元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

2、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挪用公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二百万元等情形,以及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特定款物等特殊用途的公款,即使数额未达到数额巨大的标准,也可能被认定为情节严重。

二、数额较大的认定标准

1、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三万元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

2、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数额在五万元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

实践中,公款挪用案件的审理往往较为复杂,需要结合具体案情进行分析。

例如,某国企财务人员甲挪用公款十万元用于炒股,三个月后归还了本金,但并未上缴盈利部分。虽然甲归还了本金,但其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且超过三个月未还,根据法律规定,已经构成挪用公款罪。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五条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三万元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责任;数额在三百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巨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挪用公款数额在一百万元的;

(二)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特定款物,数额在五十万元不满一百万元的;

(三)挪用公款不退还,数额在五十万元不满一百万元的;

(四)其他严重的情节。

第六条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数额在五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五百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巨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挪用公款数额在二百万元的;

(二)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特定款物,数额在一百万元不满二百万元的;

(三)挪用公款不退还,数额在一百万元不满二百万元的;

(四)其他严重的情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

第三百八十四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揭秘挪用公款罪的司法解释,严厉打击贪污腐败行为! (四)

优质回答挪用公款罪的司法解释主要是指公务员、国有企业职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在处理、管理公款时,挪用公款用于自己或者他人的非法、非正当活动,情节严重的,属于贪污罪。以下是关于挪用公款罪司法解释的详细揭秘,以及严厉打击贪污腐败行为的重要性:

一、挪用公款罪的定义

主体: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这包括公务员、国有企业职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行为:这些主体在处理、管理公款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情节:挪用公款罪的成立要求情节严重,这通常涉及挪用公款的数额、用途、持续时间等因素。

二、挪用公款罪的惩处力度

有期徒刑:对于挪用公款罪情节严重的案件,犯罪嫌疑人可能会被判处有期徒刑。罚款:除了有期徒刑外,犯罪嫌疑人还可能被处以罚款。追缴财产:司法机关还会追缴被挪用的公款及其产生的收益,以挽回国家损失。

三、严厉打击贪污腐败行为的重要性

维护公正廉洁:严厉打击挪用公款罪等贪污腐败行为,有助于维护政治环境的公正和廉洁。增强人民信任:通过打击贪污腐败,可以增强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只有保持政治清明、政府廉洁,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挪用公款罪是一种严重的贪污犯罪行为,必须得到司法机关的严厉打击。通过加大惩处力度和强化监督机制,我们可以共同营造一个公正、廉洁的政治环境。

想要成长,必定会经过生活的残酷洗礼,我们能做的只是杯打倒后重新站起来前进。上面关于挪用公款司法解释的信息了解不少了,法构网希望你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