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酵菌酸中毒最常见的食物

米酵菌酸中毒最常见的食物

### 米酵菌酸中毒:警惕餐桌上的隐形杀手米酵菌酸中毒,一个听起来或许有些陌生的名词,却是我国病死率较高的一种微生物

除了酸汤子,还有哪些食物会产生“米酵菌酸”? (一)

最佳答案一家人聚餐,因为一碗酸汤子,导致本应该其乐融融的聚会,变成了9人抢救无效死亡的悲剧局面。这其中的罪魁祸首就是酸汤子中产生的米酵菌酸,这是毒性很强的毒素,致死率高达4成,如果就医不及时,致死率直接高达100%。 米酵菌酸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产生的一种可以引起食物中毒的毒素,系统命名为:3-羧甲基-17-甲氧基-6,18,21-三甲基-廿二碳-2,4,8,12,14,18-七烯二酸。

发酵过后的玉米面制品、变质的鲜银耳以及其他的变质淀粉类制品是引起米酵菌酸中毒的主要原因,常见的食品有糯米面汤圆、吊浆粑、小米或者高粱米面制品、马铃薯粉条、甘薯淀粉等等。这些食品变质产生的米酵菌酸,损害人的肝、脑、肾等器官,会导致器官衰竭,直至中毒者死亡。米酵菌酸耐热性极高,一般的烹调方法并不能破坏其毒性,但日晒两日后可去除94%变质银耳中的毒素。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潮湿、阴雨的天气,再加上储存方式的错误不当,椰毒假单胞菌在食物中大量地生长繁殖,吃了这种变质的食物之后就会发生食物中毒。

中毒者在进食后的2至24小时出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重者呈咖啡色样物),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重者甚至会出现皮肤黄染、肝脾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等,体温一般不会升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只是体温正常时就出现休克死亡。

食物中毒后,一定在第一时间前往最近医院进行就诊,在前往医院的路上可进行手法或药物催吐,如此可以减轻不舒适感。

若误食“米酵菌酸”中毒,身亡率高吗? (二)

最佳答案“米酵菌酸”是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产生的毒素,它能引起食物中毒。近期,一则关于食物中毒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10月5日,黑龙江鸡东县发生一起因食用受致病菌污染的酸汤子而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不幸的是,9名中毒者全部不幸身亡。这一事件迅速传播,使得公众对家庭中可能被忽视的“米酵菌酸”产生了高度关注。

“米酵菌酸”普遍存在于多种食物中,尤其是在发酵的玉米面制品、变质的鲜银耳以及其他变质的淀粉类制品中更为常见。中毒后,几乎没有特效药可以有效治疗,患者会迅速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呕血和意识不清的情况。这起悲剧中的9口之家正是因为食用了变质的酸汤子而中毒,最终在10月5日因病情加重离世。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许多人喜爱食用银耳,但需要注意其安全性。新鲜银耳应呈白色或微黄色,弹性良好且无异味。变质的银耳会有明显的黏腻感,颜色也会从正常的白色或微黄色变为深黄色或褐色。使用变质的银耳很容易导致“米酵菌酸”中毒,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淀粉类食品更容易产生“米酵菌酸”,因为这类食物的生物环境更适合该菌群的扩散。人们一旦食用了含有“米酵菌酸”的食物,身体容易受到损害,且医院可能无法挽救。因此,最好的做法是从源头上避免,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食用发酵的玉米面制品和变质的银耳,以及其他易变质的淀粉类食品。

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人都应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我们需要警惕“病从口入”,控制自己的饮食,以确保安全。

哪些食品里有米酵菌酸 (三)

最佳答案常见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淀粉类制品以及变质银耳和木耳容易产生米酵菌酸。河粉、肠粉、米粉、汤圆、糍粑等食材也有产生米酵菌酸的风险。米酵菌酸超耐高温,即便是在120℃的沸水煮上1小时,依旧生猛活泼,甚至保持原有的毒性。

米酵菌酸是由椰毒假单胞菌属酵米面亚种产生的一种可以引起食物中毒的毒素。食入该毒素污染的食物可引起人或动物中毒,重者可致死亡。米酵菌酸是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鲜银耳及其它变质淀粉类制品是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米酵菌酸是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鲜银耳及其它变质淀粉类制品是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常见的食品有糯米面汤圆、吊浆粑、小米或高粱米面制品、马铃薯粉条、甘薯淀粉等。

相信关于米酵菌酸中毒怎么办的知识,你都汲取了不少,也知道在面临类似问题时,应该怎么做。如果还想了解其他信息,欢迎点击法构网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