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说明是一起集体投毒事件随后医院便选择了报警处理警察到了医院之后跟医生

医院惊现集体投毒事件,警方迅速介入调查
在一个平静的下午,某市的一家医院突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紧张氛围之中。数名患者几乎同时出现了中毒症状,情况危急,这一突发状况迅速引起了医院工作人员的警觉。经过初步诊断,医生们怀疑这是一起集体投毒事件,医院方面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并在第一时间选择了报警处理。随着警笛声的由远及近,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调查行动就此拉开序幕。
医生紧急应对,初步判定中毒原因
在接到紧急通知后,医院的急诊科迅速被改造成了临时救治中心,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地对中毒患者进行抢救。与此同时,经验丰富的医生们开始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饮食情况及最近接触过的物品,试图从中找到中毒的线索。经过一系列细致的排查和检测,医生们初步判定,这些患者很可能是食用了被同一种毒素污染的食物或饮料而导致的集体中毒。这一发现立即上报给了医院管理层,为后续的报警及调查工作提供了关键信息。
警方迅速到场,展开全面调查
不久,接到报警的警察迅速赶到了医院,与医护人员进行了简短的对接后,立即展开了全面调查。警方首先封锁了中毒患者所在区域,防止毒素进一步扩散,并调取了医院的监控录像,寻找可能的投毒者。同时,刑警队的技术人员也迅速介入,对患者呕吐物、残留食物以及疑似投毒物品进行了取样,送往专业实验室进行检测。在调查过程中,警方还详细询问了医院工作人员及患者家属,搜集了大量现场证据和目击者证言,为案件的侦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方协作,逐步揭开真相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医院以及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等多方力量紧密协作,逐步揭开了这起集体投毒事件的真相。经过实验室的检测分析,确认了一种罕见但致命的植物毒素是导致此次中毒的元凶。而投毒者的身份也逐渐浮出水面,原来是一位因个人恩怨对医院心存不满的前员工。该嫌疑人利用其在医院工作的便利,趁机将毒素混入食物中,意图报复。在确凿的证据面前,嫌疑人最终供认不讳,一场惊心动魄的集体投毒事件得以告破。
总结而言,这起集体投毒事件不仅考验了医院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也彰显了警方迅速反应、高效调查的职业精神。在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真相得以大白,犯罪分子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此次事件也提醒我们,社会安全和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监管,提高防范意识,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不受侵害。未来,加强医院安全管理、提升应急响应机制、加大公共安全宣传力度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 1、妻子网聊寻欢,“情人”强迫丈夫喝下“百草枯”,最终不治身亡!你怎么看?
- 2、帝银事件完整版
- 3、山东青岛一小区十几只宠物犬疑遭投毒死亡,你如何看待此事?
这说明是一起集体投毒事件随后医院便选择了报警处理警察到了医院之后跟医生的相关问答
妻子网聊寻欢,“情人”强迫丈夫喝下“百草枯”,最终不治身亡!你怎么看? (一)
最佳答案“20年夫妻做下来,换来她向我下毒手,不知道她是装病还是病得没救了啊!”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见到林先生时,他正躺在急诊科中毒病房的病床上,一副心灰意冷的表情,语速快起来时呼吸还有几分急促。
林先生的诊断结果是急性百草枯中毒,被人注射了1.5ml的20%的百草枯溶液。据急诊科主任陆远强介绍,由于中毒原因特殊,林先生没有在第一时间得到对症治疗,明确病因后转到浙江省中毒急救防治中心——浙大一院急诊科时已出现肺部大片渗出、肾功能损害、血氧饱和度严重下降等症状,病情危急。
而现在,经过急诊科医务人员的全力抢救和综合治疗,林先生的情况已经明显好转,血氧饱和度和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肺部渗出基本都已吸收,病情已得到控制,不用多久林先生就可以出院了。
但说起自己前段时间的遭遇,林先生仍是心有余悸,谁也想不到就在上个月他经历了被人迷晕,注射剧毒农药“百草枯”的惊魂一幕,而向他下手的人竟然是自己的妻子。
早晨喝下一杯水,一天昏昏沉沉
林先生躺在病床上向我们讲述了上个月他遭遇的匪夷所思的经历。林先生是金华人,今年55岁,是一名医生,妻子护士出身,两人在金华一同开了一家小诊所。2月21日,林先生早晨起床后像往常一样烧好一壶开水,出门爬了个山,回来喝下几杯之后,便觉得跟往常有些不太对劲,头昏昏沉沉的,但他也没有多想,便赶着去上班了。
下午,林先生觉得越来越不对劲,不仅头晕乎乎的并且全身无力,同事见状,便想把林先生送到金华当地的医院,但是林先生觉得自己并无大碍,就在诊所挂了一小瓶葡萄糖缓解一下。
没想到当天下班时,症状更加严重了,回家时他连楼梯都爬不上去,还是找人给他背上了楼,一回家倒头便睡。第二天一早,林先生20岁的女儿发现他神志不清,连话都说不清楚,老婆当时就拨打了120,把林先生送往了金华当地的医院。
难道是药物中毒?,妻子说是“想不开”
在金华当地医院,神经内科和急诊科医生对林先生进行会诊,发现他神志不清,意识模糊,根据以往收治的经验,医生们怀疑有可能是药物中毒,便询问家属他这几天有没有吃进什么异样的食物或药物。
当时在场的林先生的侄子侄女表示并不清楚,林先生的妻子也说不上来丈夫最近吃了些什么,但是神情倒是十分平静,她和亲戚们说:“我们家林医生平时喜欢玩炒股和比特币,欠了好多钱,不会是自己想不开服药了吧”。
听了家属的描述,医生立即对林先生进行洗胃,并密切观察病情的发展。
此时林先生妻子的行为引起了亲人的警觉,丈夫在抢救,妻子却表现得不太上心,甚至一整天都没在医院露过面。当地医院经过CT和磁共振检查,发现林先生的肺部和肾脏也有一定的损害,对他进行了一系列对症治疗。可是林先生的情况却一直不见好转,一直处于昏迷之中。
而林先生妻子这时候的表现让大家觉得更不对劲了,她无意间跟女儿提起“这次不会要醒不过来了吧,是不是要准备后事啊”。
昏迷三天终于苏醒,妻子却慌了神
2月25日,林先生从昏迷中苏醒了过来,家属们都很高兴,而这时林先生的妻子这时却慌了神。
据林先生的侄女说,2月25日晚上,林先生的妻子担心事情败露,主动告诉自己的女儿:自己2月21日早上向林先生的茶水里放入了镇静剂,然后看老公并没有被迷晕,还强撑着去上班了,于是晚上趁着老公混混沉沉睡去时,又向他的臀部肌肉注射了百草枯溶液。
女儿大吃一惊,迅速把这件事告诉了亲属和医生。
百草枯中毒!这就对上了!”医生表示:这种胸闷气短,伴有肾脏、肺部受损的表现,确实很像百草枯中毒的症状。
百草枯是一种剧毒农药,成分有二氯化物和双硫酸甲酯盐两种,可经完整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吸收后随血液分布至全身各组织器官,致肝、肾等多器官衰竭,肺部纤维化(不可逆)和呼吸衰竭。到目前为止都没有特效的解毒药,而且肌肉注射百草枯比口服的毒性更大,后果更为严重!
当地医生立即决定给林先生的血液做百草枯测定。
2月26日下午,血液测定结果出来,显示林先生血液中的百草枯含量高达1590ng/mL,同时林先生血液中地西泮、氯硝西洋、草酸艾斯西酚普兰这三种镇静剂均呈阳性。可以确诊林先生是百草枯中毒!而林先生的妻子已于2月26日上午向金华当地公安自首。
当地医院建议林先生迅速转入浙大一院急诊科进行治疗。2月27日,林先生被送入了浙大一院急诊科中毒病房。经过检查,林先生的肺部、肾脏、肝脏都有损害,转氨酶也偏高,确诊是百草枯中毒!急诊科副主任丁晨彦立即对他采取免疫抑制治疗、血液净化及其他针对性治疗,经过半个多月的全力救治和密切观察,目前,林先生的病情已经明显好转,血氧饱和度,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肺部渗出基本都已吸收,不用多久就可以出院了。
浙大一院急诊科作为浙江省中毒急救防治中心及浙江省化学中毒救治基地,不仅担负了省内重症和疑难中毒病人的会诊和救治任务,还担负了全省中毒急救的指导和培训工作,在中毒急救防治方面有一套独具特色的、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每年收治百草枯中毒患者近两百例,通过早期、充分血液净化及内科综合治疗,大大降低了百草枯中毒的死亡率(从80%降至40%左右)。
什么样的深仇大恨?患精神障碍八年 拒绝服药对老公怀恨在心
“她是要置我于死地啊”林先生说,“我对她还不够好吗,她患病八年了,我带她看医生,去锻炼身体,去游泳,去积极地治疗,她却一直拿我当恶人!”
原来林先生和妻子结婚20年,育有一儿一女,本是幸福美满的家庭,可是八年前妻子患上了偏执型情感障碍,从此宁静的日子便被打破了。妻子从八年前的一次生病过后,总是怀疑自己得了重大的疾病,开始对周围的人也疑神疑鬼,后来甚至怀疑丈夫会给她下毒。从那时起,林先生就开始带着妻子辗转各大医院精神专科的门诊,医生给出的诊断是他的妻子患上了偏执型精神障碍,即对某件事物的认知非常偏执,并且十分顽固。林先生说他前后带妻子住院就住了有八次,可就是一直不见好转。
林先生妻子的病需要定期服药,但每当林先生给她的妻子服药时,他的妻子都不肯配合,甚至经常为此和林先生大吵大闹,怀疑老公是要用药物“毒害”自己,在家中争执不休。甚至对劝说自己服药的父亲也是拳打脚踢,在一旁照料林先生的丈人说“自己的胸口也曾被女儿打过,到现在都隐隐作痛”。
前段时间,林先生的妻子又开始对老公疑神疑鬼,想出了用镇静剂迷晕老公,注射百草枯的方法进行报复,才有了这出让人匪夷所思的事件。目前林先生的妻子已被警方控制,而林先生正在浙大一院急诊科稳步治疗当中。
关于偏执型精神障碍
被最亲近的人迷晕投毒,想想都让人毛骨悚然,这种偏执型精神障碍究竟有多可怕,如果身边的家人患有这样的病又要如何防范呢!钱江晚报记者特地请教了浙大一院精神卫生中心主任许毅。
许毅表示偏执性精神障碍是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患者日常的表现和普通人无异,平时很难发觉,并且一些正常的社会功能也都能实现。但是一旦触动到她偏执的点或是承受到极限,就会一次性爆发,爆发时就会采取一些诸如自杀,伤害他人,报复社会等极端性措施。
家里有这样的病人怎么办
偏执型精神障碍患者发病机制与家族遗传、人格特征及外界刺激等共同作用有关。多数患者病前性格就存在如主观、固执、敏感、多疑等缺陷,在个性缺陷的基础上,外界环境刺激(如恋爱失败、身体状况、工作受挫)等作用下逐渐起病。
精神卫生中心主任许毅表示,一般来说,偏执型精神障碍的治疗较为困难,药物治疗效果也较一般,而且病人也不太配合。如果家里有这样的病人,并且有伤害性倾向,一旦发现要赶紧送入医院治疗,防止对周围人造成伤害。
春季高发期,预防需注意
都说“菜花黄、痴子忙”,眼下春天正是精神心理疾病的高发期,特别是油菜花盛开的4月,此类疾病发作达到顶峰。受气候和湿度影响,很多精神心理疾病患者更容易出现躁狂、极度亢奋或是抑郁、呆若木鸡等症状,预防情绪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锻炼,多做户外运动 2. 坚持按照医嘱服药 3.给病人创造宽松、愉快的生活环境,消除复发的心理诱因。
帝银事件完整版 (二)
最佳答案申明一点:这篇文章相当血腥恐怖,心理素质不好的千万不要看,别留下什么心理阴影。
日本历史上最离奇的帝银事件迷案:老头下毒杀死12人抢走银行巨款
1948年帝银事件发生,日本帝国银行被抢劫,12人离奇死亡。这是日本历史上最奇怪的杀人案件,也是一起顶级高智商犯罪。凶手究竟有没有被捉住,至今也不能肯定。听萨沙说一说吧。
1948年1月26日下午3点多,日本东京都丰岛区帝国银行椎名町支店,正准备关门。
战争结束2年多,日本市面上还很萧条。在美国援助下,日本好不容易脱离了1946年饿死人的可怕时期,经济仍然混乱。
黑市的米价,比配给米价高出7倍。可见,日本的物资还是奇缺,连最基本的粮食供应也很困难。
这一时期,日本的失业率非常高。1948年虽没有1945年的上千万人失业,也保持着大量复原就失业的军人团体。这些男人被迫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往往要忍受老板的各种刁难和谩骂。
家庭主妇被迫走出去工作,光靠男人根本活不下去。一些年轻女孩甚至做起了接待美军的皮肉生意,单纯做服务员连吃饭都困难。
大家都没有钱,银行的生意并不好。
当这个50岁左右男人推门进来的时候,副行长吉田武次郎挺奇怪的:怎么这么迟还有人存钱?
吉田武次郎44岁,在银行已经工作了10多年。
根据日本的传统,一旦进入大企业工作,基本就会干到退休。吉田武次郎对于工作是很认真的,缺点是能力有限,只能做一些按部就班的事情。
所以,他44岁还是副行长。
工作不怎么样,吉田武次郎的身体却挺好。
他是一个长跑爱好者。除了阴雨天以外,他每天都要去跑步锻炼,平时基本不生病。
银行共有20人,当天包括行长在内的7个人没有来,有的是生病,有的是有事。
市面上不景气,银行的工作也不多,剩余的13个人就足以维持业务了。
快到下班时间,47岁银行杂工滝沢辰雄的妻子,带着19岁的女儿和8岁的儿子赶来,准备和丈夫一同回家。
这样一来,银行只有1个顾客,却有16个员工和家属。
吉田武次郎客气的询问顾客“您有什么事情?”
这个顾客穿着整齐西装和长款风衣,头发略有花白,脸上有两处老人斑。
很让人瞩目的是,他带着“东京都防疫班”红袖章。
顾客非常有礼貌的向吉田武次郎鞠躬,递上自己的名片。
吉田武次郎接过名片,上面写着“厚生省厚生部**医学博士”:我要见行长。
日本的厚生省,大体相当于中国的民政部。
吉田武次郎很奇怪:对不起,先生,行长因为腹疼今天没有上班,这里由我负责。您有什么事?
博士:打扰了,非常抱歉吗,我是为了公事而来的。政府最近发现,附近有4个居民感染了传染性非常强的痢疾。目前这4个人已经被紧急隔离,其中1人说今天曾经来过贵银行。这种痢疾是非常可怕的传染病,很容易致死。我们接到驻日盟军司令部的命令,要求来这里分发预防痢疾的专门药物,稍后消毒组也会赶来消毒。
吉田武次郎顿时吓了一跳:这么严重啊?会有危险吗?
博士:只要吃药就没有危险。今天在银行内的所有职员,都必须吃预防药。
吉田武次郎:那顾客怎么办?
博士:顾客人数太多,稍后再说吧。银行里面似乎还有孩子,请全部吃药。这种药,越早服用效果越好。
吉田武次郎有些慌张,向职员们说了这件事。
自然,一些银行职员有些怀疑。其实,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预防痢疾的药物,只有治疗痢疾的药物,也就是抗生素。
然而,谁会用这种事情开玩笑呢?这个博士衣着体面,文质彬彬,一看就是很有身份的人,怎么可能跑到银行来胡闹呢?
于是,银行职员和家属一共16人站成一排,准备吃药了。
博士拿出随身携带的医药箱,取出一大一小两个药瓶和一个滴管。
博士解释:这种药要分为2次服用。第一种先吃,第二种要1分钟后再吃。第一种药物吃下去以后会有一股怪味,可能会有不舒服的感觉。这是正常现象,不要奇怪。另外,药物会对牙齿有一定的破坏,大家要直接将药水吞入喉咙,不要含在嘴中。
博士亲自表演,先从第一个药瓶中,用滴管取出大约5cc的药水,滴入自己的一个杯子中,一口气喝掉。
相隔一分钟以后,他又同同样方法,喝了另一杯药水。
银行已经临时关门,14个职员和2个家属,都被分发了2小杯药水。
这16个人先后喝下了第一杯,开始等待一分钟。
在等待的时候,一些职员就感觉有些不舒服。
吉田武次郎后来回忆:感觉喉咙像着火一样,心脏也突然跳动的厉害。
22岁的职员村田正子回忆:就像从不喝酒的人,突然喝了一大杯烈性威士忌,有一种说不出的难过。
吉田武次郎立即询问是怎么回事,博士解释:正常的药物反应,过一会就好了。
随后,他们16人又喝下了第二杯药水。
职员村田正子喝下第二杯药水以后,觉得嘴里面有股类似于苦杏仁的味道,就大声提出“想去厨房漱漱口”。
博士似乎很不高兴,也没有反对。
吉田武次郎也觉得不舒服,跟在村田的后面。
村田正子走向厨房,很快觉得意识模糊起来,人像是喝醉了一样,手脚发软。
突然,他听到后面砰的一声响。村田回头一看,是副行长吉田武次郎倒在地上,额头跌破了,鲜血留下来。
村田正子本能的觉得情况不对,可惜已经迟了。
他的头部巨疼,浑身像要爆炸一样,根本发不出声音来。
万幸的是,村田非常健壮。他是一个业余篮球高手,还曾加过东京的多个比赛。
强健年轻的身体,让他扶着墙,沿着走廊向侧面小门走了十几步,随后不知不觉的倒在地上。人类都是有本能的求生欲,村田正子用最后的力气,坚持爬行了七八米,爬到了大街上。
正巧有两个女中学生路过,看到村田正子的样子就尖叫起来。
村田正子已经看不清人了,只是喃喃地说“救我!救我!”。
这两个女学生毕竟也是经历过二战大轰炸的,也没有被吓得不知所措。她们立即跑到不远的派出所报警,警察立即赶到。
现场是非常恐怖的,16个人横七竖八躺在银行里,其中11人包括那个8岁的小男孩,都已经没有呼吸。
死者无一不是面目扭曲,显然死前有过很大的痛苦。
只有5个最强壮的男人,还有一些呼吸。
警察立即在街上拦车,将他们紧急送到医院。
路上又有1人死去,最终只有4人被送到圣玛丽医院。
有意思的是,圣玛丽医院的抢救非常及时。
日本投降的时候,不少日本军人和平民选择服用氰化物自杀。圣玛丽医院收治了很多这样的自杀者,有丰富的经验。
主治医生闻了闻4个人嘴里的苦杏仁气味,立即判断是氰化物中毒。
他们迅速采用有效的方法抢救,12小时后4个人先后脱离危险,包括吉田武次郎和村田正子。
自然,他们虽然没死,脑部和心脏都有受损,终身被这些疾病困扰。
死者名单如下:
竹内舍次郎 49岁
渡辺义康 44岁
西村英彦 39岁
白井正一 29岁
秋山雅子23岁
内田琇子 23岁
沢田芳夫 22岁
加藤照子 16岁
滝沢辰雄 47岁
滝沢りゅう 49岁
滝沢隆子19岁
滝沢吉弘 8岁。
这是非常严重的案件,警方立即封锁现场。
银行员工不是死了,就是在抢救,2天后警方才查清楚丢失的东西:共有16万3410日元现金和1张1万7450日元的支票被拿走。这是很大一笔数额,相当于今天七八十万人民币。
警方紧急在全国银行调查支票,还是迟了一步。
案发后第二天下午14点30分,一个化名为后藤丰治的家伙,在安田银行(现富士银行)板桥分行,将支票取走。
这人留下的地址是板桥3-3661,然而并没有这样的地址,人名也是假的。
根据安田银行代理分行行长的回忆,兑换支票的人是小个子,身高大约1米60左右,带着黑框眼镜,年龄大概50岁。
这个男人举止一点也不惊慌,说话很有礼貌,行长并没有任何怀疑。
根据行长的描述,警方画出了模拟画像。
这个画像交给幸存的4个人辨认,证明就是给他们服药的那个中年人。
至于服用的药物,很快也鉴定出来了。
根据东京大学和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部的联合解剖,确认了受害者均死于氰化物中毒,就是第一次服用的药水。
而第二次服用的药水,其实就是水。
这个案件,让日本警方震惊了。
案件发生的次日1月27日,东京都警察厅迅速成立了专案小组,由刑事部部长藤田次郎担任组长。藤田次郎却感到极为头疼,认为凶手是个非常难对付的家伙。
为什么呢?
全世界每年都有很多银行劫案,基本都是至少三四个歹徒,舞刀弄枪的明抢。
从没听说过,区区一个人通过下毒抢银行!
更况且,想要下毒抢银行获得成功,难度是非常大的。
当时东京的警方首席验尸官,认为这个凶手的水平非常高,全日本都罕见。
氰化物确实可以杀死人,但投毒的剂量非常关键。
如果剂量较小,发作的时间就很慢,往往超过15分钟甚至30分钟。此时就算毒性发作,人也未必会死,一些人可以支持30分钟到1个小时,足够进行抢救了。
由于发作的时间长,有些人很快会有反应,有些人则慢一些。
显然,只要有人先出现反应,银行职员就会醒悟,毕竟他们不是笨蛋。这样一来,凶手只能逃走,抢劫自然就失败了。
不过,如果剂量较大,也是不行的。
想要用氰化物快速杀死一个人,必须是大剂量。可是大剂量究竟多大,也是非常讲究的。
如果剂量很大,就会导致服毒者迅速出现心脏骤停而死亡,甚至少于一分钟,致死就像闪电一样。
更重要的是,成年人和儿童发作的时间会不同,健壮者和体弱者也不同。
那么,如果凶手直接使用大剂量的毒药,那么职员8岁的儿子因身体弱,发作的时间可能非常迅速,甚至不到成年人的一半。
而银行里面有16个人,是陆续服药。
那么,后面人可能还没有来得及服药,前面的体弱者或者是儿童就已经毒发倒地了。
剩下的人就算再蠢,也停止服药将这个凶手抓住,抢劫还是会失败。
所以,凶手必须保证剂量适中。
也就是包括孩子在内的所有人,服药以后必须坚持约2分钟时间再发作(职员们服下第二瓶的水后1分钟),保证所有人都把药吃下去。
一旦发作,还需要保证在一二分钟内将人放倒在地。
如果这个时间超过一二分钟,中毒者就有可能会发现不对,挣扎跑到街上呼救。
地处闹市的银行并不大,从内部走到街上也就需要1分钟而已。
如果不是业余运动员村田正子,生命力特别顽抗,竟然拼死爬到了大街上。
此时银行已经临时关门,等到被外面发现出事,这16个人肯定全部被毒死,不会有人幸存。
这样一来,凶手不但可以从容抢劫,还顺利的杀人灭口,没有留下任何证据。
所以,这个凶手手法高超,还对于氰化物的计算非常精准,甚至精确到分钟。
东京大学和庆应义塾大学的专家们表示,连他们也没有这个能力。
他们虽然是对毒物颇有研究的医生,却只是研究如何去救人,不可能研究如何杀人。
不要说全日本,就算全世界医生,也没有这个本事。
这个凶手下毒的水平极高,超越了整个日本医学界。
而且,这个下毒的家伙,做事有条不紊,非常有计划。
吉田回忆,凶手递给的名片,他顺手放在桌子上。警察在现场却没有找到名片,应该是被凶手取走了。
在杀死了十多人后,他仍然不忘记一张名片(肯定也是假名片),说明此人很沉稳、做事细致。
另外,根据现场痕迹分析,在职员纷纷倒下以后,凶手在现场逗留了十五分钟左右。
他拿走了出纳员桌上的18万日元,却并没有进入银行柜台里面,拿走行长桌上的41万日元现金以及保险柜里面的35万现金。
即便凶手不知道保险柜是否上锁,为什么不进去拿走行长桌上的41万现金呢?
对于这点,警方百思不得其解。
警察深入调查后,惊讶发现案件并不是这么简单。
在案发之前仅仅1周,竟然有过类似的案件。
1948年1月19日,三菱银行中井分行快要关门的时候,也来了一个中年男人。
他递上了“厚生省技官医学博士兼东京都防疫课山口二郎”名片,随后宣称刚刚有一位患有传染性痢疾的病人来存钱,职员们需要服用药物消毒。
三菱银行的小川行长,在战时做过宪兵。他对这个人的说法有些怀疑,就开始盘问他。
中年男人说病人是60多岁的老头子,然而三菱银行全天只接待过3位老人,全部都是老太太。
小川行长觉得有问题,就说要打电话去厚生省确认一下。中年男人顿时发了脾气,指责小川胡乱猜测,延误防疫。
随后,这个人在地上撒了一些透明的药水(应该就是水),就找借口离开了。
小川行长认为此人可能是搞错了银行,毕竟三菱银行在东京有很多支行。他没有在意,只是向上级简单的汇报了一下。
帝国银行出了事以后,小川行长才知道情况不对,紧急将名片交给警方。
可惜,山口二郎这个人根本就不存在,是一张假名片。
而小川行长对于中年男人外形的描述,同帝银事件的凶手几乎一样,看来就是一个人。
这边安田银行荏原分行也报案,在3个月前他们银行也有类似的事情。
1947年10月14日下午3点左右,有个中年男人来到银行,同样递上“厚生技官医学博士 松井蔚”的名片,用同一个套路骗职员们服下两种药物。
行长渡边忠吾比较精明,立即派1个职员去附近的派出所了解情况。
派出所回答当地根本就没有类似疫情,随后派了警员饭田来银行,询问这个“松井蔚”医生是不是来恶作剧。
被警员饭田堵在银行以后,“松井蔚”并不慌张。他反而大声呵斥饭田糊涂,还说厚生省马上就会派吉普车(消毒组)来消毒,如果贻误防疫都要由警员负责。
这种情况下,警察和银行职员们都被唬住了。毕竟,不太可能有人拿这种事情开玩笑。同帝银事件受害者一样,他们纷纷服下两种药物。不过,警员饭田并没有服药,他没有和所谓的病人接触过!
也许就是这一点救了大家,“松井蔚”只是给职员喝了两瓶没有毒性的水。
随后,他借口查询“消毒组”怎么还不来,消失在人群中。
银行职员等了很久,也没有等来吉普车。
他们打电话去厚生省辗转询问,后者回答根本没有这种事。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银行认为此人是故意来捣乱取乐的无聊者,也没有当回事。
帝国银行事件后,安田银行急忙将名片上交。
不过,渡边行长和饭田警员对于凶手的外形描述,同帝银事件有些区别。
前两个事件的凶手,脸上都有明显的2块老人斑。
但这次行长和警员并没有看到老人斑,不能确定是同一个人。
这也是极度让人费解的事情
即便如此,警方终于有了突破。
警方拿到松井蔚的名片后,立即喜出望外:这不是假名片。
日文中的“蔚”并不是常见字,制作名牌必须特殊定制,花费较高。
如果凶手只是做假名片,就没必要如此麻烦。
果然,松井蔚医生确有其人,是厚生技官医学博士。
可惜,此人身高1米78,在日本人中算是很高的个子。他的外形同凶手有着巨大差别,显然不是同一个人。
3个案件发生时,松井蔚医生都是在仙台一家医院上班。每天都要同很多人接触,足可以证明他根本不在东京。
有意思的是,松井蔚自称是个有着超强大脑的人,以记忆力超群著称。他说自己看过的诗歌,只要看一篇就能背诵出来,多年后也不会忘记。
知道这件事后,松井蔚主动配合警方进行调查。他回忆,在1947年下半年,他一共印制了100张名片,主要散发给一些刚认识、有一定地位的人。
目前还有6张没有发出去,依靠松井蔚的超强大脑,其余94张全部可以回忆给了谁。
根据松井蔚写出的名单,警方一一拜访了94个人。
其中有62个人拿出了名片,有32人则拿不出。其中24人可以证明名片已经被丢入垃圾处理掉了(大部分都是撕碎了),只有8人不能证明名片去向。
而警方认为,其中1个叫做平泽贞通的56岁北海道画家,同模拟画像高度相似。
松井蔚回忆,他是在一艘渡船上遇到平泽贞通,双方谈了很久,互相交换了名片。
平泽贞通却拿不出名片,说自己的钱包在东京都三河岛车站被偷走,名片丢失了。
在让多名当事人辨认照片后,警方1948年8月21日,在他的老家小樽市逮捕了平泽贞通。
不过,平泽贞通并不认罪。
在搜查中,警方发现很多疑点。
首先,警方很快发现平泽贞通涉嫌4起银行诈骗案件,证据确凿。
利用自己画家的才能,平泽贞通从黑市上高价买到一些空白的支票,然而模仿一些大公司负责人的签名,去银行提钱。他先后犯罪4次,没有被识破。
只是,平泽贞通不敢填写太大的金额,骗到的钱并不多。
在帝银事件之后二三天内,平泽贞通和他妻子的账户上,确实突然出现了17万日元的巨款。
平泽贞通无法解释巨款的来源,多年后则解释为画春宫画的所得,却没有任何证据。
同时,平泽贞通是北海道人,案发时他却在东京。在案发当天,他就急匆匆的回到了北海道,确实有一定的嫌疑。
这起案件中,共有48个人看到过凶手。
奇怪的是,早在1947年那一起案件的目击者,多说“长得不很像”或者“记不清了”。
后2起案子中,却有18名目击者表示:凶手相貌同平泽贞通很相似。
被捕后1个月后,平泽贞通9月23日承认是凶手,并且交代了作案的手段。
不过,12月20日在东京地方裁判所判决时,他又翻供。
由于案情恶劣,涉嫌3起谋杀,害死了2人,平泽贞通连续2次被判处死刑。
这边,平泽贞通连续3次上诉,自称有诈骗行为却从没有杀过人。平泽贞通还在监狱中2次试图自杀,一次是割腕,一次是撞墙。第一次割腕的时候,他用血在墙壁上写下了“冤枉”的字样。
同时,警方反复侦查,没有发现平泽贞通有接触、使用氰化物的能力和渠道。
由于案件还有所疑问,死刑也就一直没有执行。
1987年5月10日,95岁的平泽在八王子医疗监狱内因病去世,此时距离死刑判决已过去30年。
直到今天,此案件也是日本最离奇的案件之一。
在平泽贞通病死后15天,曾经办理过该案的警官伴繁雄发声了。
在电视上,伴繁雄介绍了案件情况和自己的推测。
他认为平泽贞通压根没有学过医,怎么可能会如此精确的计算氰化物的剂量?
平泽贞通要么就是冤枉的,要么他只是奉命行事的喽啰,背后有操纵他的人。
根据作案手段来看,高度怀疑操纵者是一个日本前陆军军官,尤其是731部队成员。
对于这个观点,参与过调查的另一个警官成智英雄,也表示认可。
多年后,成智英雄揭露了一些当年的秘密。
一些警官很早就认为:平泽贞通很没有做过案,根本就是731部队成员自己干的。
在整个日本,包括毒物学家在内的所有人,不可能去研究毒药如何杀死人的剂量和方法。
相反,只有731部队才有这个本事
战后,731部队的成员由于日美的交易,得以被赦免,却无法享受军人待遇。
少数731部队成员转型为医生,绝大部分却只会杀人不会谋生,很快陷入穷困潦倒的地步。
到了这种绝境,可能有一些731部队的成员,用自己的杀人技能以抢银行维持生计。
成智英雄还指出:松井蔚有可能说了假话,所谓超强大脑都是无稽之谈。
松井蔚隐瞒了自己的历史。在二战中,松井蔚自称是作为军医参战,其实是参加了在印尼的“南方军防疫给水部”。这支部队是细菌战部队,大部分成员来自著名的满洲731部队。
战后松井蔚以医术高超,得以加入厚生省充当医生,从不对别人说自己战争期间的历史。
松井蔚还是个很擅长交友的人,同很多战友关系密切。
那么,这些人到底对氰化物是否了解呢?
警察曾去拜访了原陆军第9化学兵器研究所的伴繁雄少佐(战后致力于揭露战时日本陆军研究和使用化学武器的罪行,曾著有《陆军登户研究所之真相》一书)。在得到保密的许诺下,伴繁雄少佐介绍以往曾经同731部队的战时合作。其中之一,就是研究氰化物致死试验。
这个实验的内容很多,包括氰化物毒气、水剂、粉末等各项研究,尤其重视致死和致残的剂量。
当时其他列强都是采用猴子、猩猩之类的动物进行研究,结果都不可靠。
而731部队采用的是活人,研究的数据是全世界最为精准的。
伴繁雄少佐还指出,这次事件中的氰化物并非常见的氰化钾。氰化钾如果采用大剂量,只需要1分钟就会发作,非常迅速。想要通过控制剂量,让不同体质的人服药后过二三分钟才发作且一旦发作就迅速死亡,氰化钾是绝对办不到的。
帝银事件中的氰化物,应该是一种叫做“丙酮氰醇”的东西。
“丙酮氰醇”被服用以后,需要过约3分钟才会分解为剧毒致死的氰化物。服用者会在一二分钟内失去意识或者死亡。
而这3分钟的时间,足够忽悠银行所有职员服下药物,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
一旦服用以后,凶手只要设法再拖延一到二分钟(骗职员们等待一分钟喝水),对方就会迅速毒发而死,根本来不及呼救。
这种武器是731部队研究成功,期间用了很多条人命,随后交给第9化学兵器研究所,
兵器研究所的任务是,利用它制作成暗杀用的武器。这种武器非常致命,却让下毒者有约2到3分钟时间离开危险现场,很适合特工使用。
可惜,“丙酮氰醇”生不逢时。当时是1941年底,一二个个月太平洋大战爆发。双方用上百军队、飞机大炮、航母坦克拼命,这种暗杀武器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所以,“丙酮氰醇”被兵器研究所中止研究,样品全部销毁。兵器研究所的人不会制造“丙酮氰醇”,也无法使用。唯一可能制造且使用的,就是原来731部队的那群家伙。
警方根据这个线索,调查了外形和年龄比较接近的50多个家伙(都是松井蔚的战友)。只有51岁的前大佐诹访敬三郎,没有不在场证明。而且,他同模拟画像也比较相似,不过脸上并没有老人斑。
就在此时,上面突然下令停止侦查,已经可以确定平泽贞通就是凶手。
很多日本人认为,政府可能已经知道是谁做的案子,却怕把731部队再次暴露到公众视野。这会导致更大的丑闻,就抓了平泽贞通迅速定罪。
平泽贞通可能只是诹访敬三郎的爪牙,负责执行的喽啰。
因平泽贞通是个银行诈骗犯,对银行相当了解,诹访敬三郎就派他去杀人。
而之前两起未遂案件,1947年第一起的作案者,可能就是诹访敬三郎本人。
他陷入经济困境需要搞钱。没想到动手的时候,行长竟然直接喊来了警察,让他只能放弃作案、逃走。
同时,自己的样子被警方看到,诹访敬三郎也就不敢再亲自动手。他就找到平泽贞通,告诉他方法,提供了毒药,让他下手。
随后两起,都是平泽贞通所为。第一起因行长警惕,没有能够下手。短短一周后,平泽贞通又下手做了第二起,获得了成功,杀死了12个人。
由于诹访敬三郎细致的制定了计划,平泽贞通只是照着执行,大体没有犯错。
不过,同杀人成性的恶魔诹访敬三郎不同,平泽贞通只是个诈骗犯,从没有害死过人。
此次见到银行内十多人横死在地,平泽贞通还是比较慌张的。他根据计划拿走了名片,慌乱中却只是拿走了柜台上的钱。他没有敢于进入到处都是尸体的银行内,找到另外的几十万元巨款。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平泽贞通不举报诹访敬三郎?
他不敢。
大家都知道,731部队在日本还是较为秘密的事情,那个时候政府没有给予公开承认。
平泽贞通去举报,他倒不是怕诹访敬三郎,而是怕整个731部队的成员都会设法报复。
他还有妻子和儿女,一旦沦入这些杀人魔手中,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他只敢为自己叫屈,却不敢揭发,最终老死在监狱里。
一种说法是,平泽贞通甚至可能根本就同这件事无关。
这边,诹访敬三郎以精神病学专家的身份善终,70年代还出版了多本专著。
至于诹访敬三郎,究竟是不是凶手或者是幕后的主使者?永远不会有人知道了。
这起杀人案的真相,同731很多罪行一样,永远不为人知。
山东青岛一小区十几只宠物犬疑遭投毒死亡,你如何看待此事? (三)
最佳答案山东青岛一个小区内一天十几只宠物狗同时因为中毒死亡引发了多方关注,这件事更是引发了众多爱狗人士的怒火,声称要将投毒的人曝光,让社会都看看这个人的丑恶嘴脸。
一、事情概述1.第一只不正常死亡的狗狗
这起宠物狗遭投毒死亡的事件发生在山东青岛的左岸风情小区,时间是12日。
第一只发现自己家宠物狗死亡的是谢女士。
谢女士12日上午如同往常一样牵着自家的宠物狗圆圆下楼散步,在小区内闲逛了几圈后,谢女士回到了家里。
10点钟,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的谢女士突然发现宠物狗圆圆反应不正常,先是身体抽搐,然后就开始呕吐,短短几分钟不到,谢女士还来不及将狗狗送去看医生,圆圆就已经死亡。
谢女士原本以为圆圆是突然生病死亡,对于自己没有照看好狗狗感到十分自责。
2.越来越多的狗狗死亡
谁知到了下午,谢女士竟然在小区业主群看到有大量业主反映自己家的狗狗不正常死亡,而且死亡症状都十分类似,先是抽搐然后呕吐死亡。
3.真相浮出水面
这件事明显不正常,于是所有家里有狗狗不正常死亡的业主们建了一个群。
经过群内的众位狗狗主人一番分析整理,狗狗死亡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小区内有人投毒害狗!
谢女士他们得出此结论并非恶意揣测,而是有理有据。
谢女士家的宠物狗圆圆在死亡前从来没有吃过火腿,而在圆圆的呕吐物内谢女士发现了未消化完的火腿残留物,其他几位宠物狗的主人们也有这个发现。
4.案件正在调查中
小区内有人恶意投毒害狗,并且已经有十几只狗狗不幸被害,这件事绝对不能轻易放过,于是谢女士他们选择了报警。
目前警方已经在左岸风情小区内进行调查,相信不久后投毒害狗的幕后真凶就会被抓获。
二、精讲分析1.因为宠物狗引发的矛盾越来越多
随着现在人们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很多人喜欢养宠物狗。
养宠物狗看似是个人行为,但却能够影响很多方面,因为宠物狗引发的纠纷也不在少数,社会上更是出现了爱狗群体与恨狗群体两个对立面。
无论是爱狗人士还是恨狗人士,他们都有坚持自己立场的理由,而且理由十分正当,我们不能简单的用对错来衡量。
2.投毒害狗只会激化矛盾
然而无论如何,投毒害狗也绝非是正确的处理矛盾的方式,这只会让爱狗人士与恨狗人士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
3.宠物狗是无辜的
投毒害狗的人如此做的理由无非是厌恶看到小区内宠物狗排泄物无人处理,影响环境卫生或者是宠物狗主人遛狗没有牵绳惊吓到自己或者老人小孩。
无论是哪个原因,其实与宠物狗狗本身没有关系,狗狗本来就没有干净卫生的概念,它们想拉就拉是天性,而狗狗具有一定攻击性更是狗性使然,是人类无法改变也不应该改变的。
在小区内投毒杀害宠物狗伤害的是无辜的狗狗,它们的主人也许会短时间内感到悲伤、愤恨,但也许过不了多久又会买回另一只宠物狗,到那时候,难道又要投毒杀害另一只宠物狗狗吗?
三、如何缓解此类矛盾想要解决此类矛盾,只有宠物狗主人提高自己的养狗素质,尽量不因为自己养狗影响他人和公共环境卫生。
1.遛狗时,无论大小狗都要牵绳,避免狗狗惊吓或者伤害到老人小孩。
2.遛狗时狗狗随地排泄后,处理干净自家狗狗的排泄物,不影响公共环境卫生。
其他被宠物狗影响到的人也应该要正确处理矛盾,直接与宠物狗主人沟通,而不是将屠刀砍向无辜的宠物狗。
如果你还有其他看法,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探讨。
欢迎关注我,带你领略社会百态!如果你也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多多评论、点赞、转发哦!
对于这说明是一起集体投毒事件随后医院便选择了报警处理警察到了医院之后跟医生,看完本文,小编觉得你已经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相信你能很好的处理它。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未解决,可以看看法构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