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有哪些人判死刑

三聚氰胺有哪些人判死刑

### 三聚氰胺事件中的死刑判决

涉案人员背景

张玉军

张玉军,是中国河北省的一名普通个体,但他的行为却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食品安全危机。2007年7月,他开始大量生产含有三聚氰胺的混合物,俗称“蛋白粉”。他明知三聚氰胺对人体有害,但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仍然选择将其添加到原奶中以提高蛋白检测含量。至2008年8月,张玉军累计生产了770余吨“蛋白粉”,销售金额高达683万余元。

耿金平

耿金平,河北省正定县人,从事鲜奶收购和销售业务。在得知张玉军生产的“蛋白粉”可以提高原奶蛋白检测含量后,他于2007年10月至2008年8月期间,明知该混合物为非食品原料,仍多次将其添加到收购的90余万公斤原奶中,并销售给三鹿集团等企业,销售金额超过280万元。耿金平的行为直接导致了含有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流入市场。

审判过程与结果

一审判决

2008年12月31日,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三鹿集团及相关涉案人员。2009年1月21日,法院对张玉军和耿金平等人作出一审判决。张玉军因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耿金平因犯生产、销售有毒食品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三鹿集团及其高管也因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受到相应惩罚。

二审维持原判与死刑执行

张玉军和耿金平对一审判决不服,提出上诉。2009年3月26日,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开庭审理后,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并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经过复核,最高人民法院确认了两人的犯罪事实和罪名,核准了死刑判决。2009年11月24日,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张玉军和耿金平执行了死刑。

事件影响与总结

事件影响

三聚氰胺事件导致全国众多婴幼儿因食用含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引发泌尿系统疾患,多名婴幼儿死亡。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极大关注,国家投入巨额资金用于患病婴幼儿的检查和治疗。同时,众多奶制品企业和奶农的正常生产、经营受到重大影响,经济损失巨大。

总结

张玉军和耿金平因生产、销售含有三聚氰胺的混合物并导致严重后果而被判处死刑。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也提醒我们加强食品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政府应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确保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同时,企业和个人也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雅士利给当年的毒奶粉事件的众多受害人赔款了吗? (一)

近日,有关三鹿奶粉董事长田文华即将出狱的消息,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然而,当年震惊全国的“三鹿毒奶粉”事件,让无数家庭陷入了绝望的深渊。这起事件中,受害儿童数量高达30万之多,无数无辜的婴幼儿因饮用奶粉而遭受了严重的健康损害,甚至留下了一生的痛苦记忆。

在事件发生后,田文华被判无期徒刑,然而,对于受害家庭而言,巨额的赔偿无法弥补他们所遭受的创伤。赔偿标准包括:死亡赔偿金20万元;重症赔偿金3万元;普通症赔偿金2000元。这些数字在现实中几乎无法修复一个孩子的一生。

然而,尽管赔偿有限,仍有家长不放弃,其中一位代表便是北京的父亲郭利。他的女儿因食用施恩牌奶粉而患上了肾结石,面对施恩的拒绝赔偿,郭利选择了维权的道路。他自费进行检测,揭露了施恩奶粉的三聚氰胺含量严重超标,并利用外语优势,揭露了美国施恩只是一个空壳公司的真相。最终,郭利与施恩奶粉签订了赔偿协议,获得了40万元的赔偿。

尽管赔偿在经济上对郭利家庭的创伤无法完全填补,但这起事件却揭露了资本与法律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郭利的遭遇并非个案,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曾提到类似案例,如两个大学生因喝出玻璃渣向啤酒厂索赔5000万元,以及一名大学生因笔记本故障索赔500万元,最终都因被认定为“敲诈勒索”而被判刑。

然而,正当行权与敲诈勒索之间的界限,往往模糊不清。郭利的案件在经历了长期的上诉和再审后,最终于2017年改判无罪,但这起事件给郭利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困扰。尽管最终获得了清白,但赔偿问题却至今未能解决,这使得郭利在经济上和心理上都承受着沉重的压力。

郭利的故事,不仅是对个人勇气和坚持的致敬,更是对法律公正性的深刻反思。在面对资本与个人权益的冲突时,法律应当如何界定和平衡?郭利的遭遇提醒我们,法律不仅应当保护受害者的权益,更应当防止对正当维权行为的错误定性,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12年过去了,被判无期的“三鹿董事长”田文华,后来怎样了? (二)

田文华入狱后,因狱中表现积极获得3次减刑机会。目前根据报道,有望在2027年甚至更早些年出狱。

不得不说,一个曾被当场判死刑的女人,最终还能在有生之年出狱,这真是震惊多少受害家庭的三观!

三鹿三聚氰胺事件爆发,田文华落狱提及“三鹿董事长”,大家不由自主的想到“大头娃娃”。“大头娃娃”并不是童话片中的可爱娃娃,而是一个令许多家长胆战心惊的词汇。因三鹿毒奶粉事件,最终毁掉了30多万婴儿的一生。

根据数据报道,当时至少有20万儿童因为喝了三鹿奶粉查出患有肾结石,数十位儿童因此而死,后遗症患者更是数不胜数。2008年,随着三鹿三聚氰胺的事情被揭发,这个曾享荣耀无比的董事长瞬间成为大家批斗的“毒奶头”,也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三鹿奶粉事件的爆发,三鹿董事长田文华作为肇事企业董事长被抓,批捕罪名为“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熟悉法律的朋友就会发现,这罪名可真不低,最高处以死刑。当时面对这样的一个恶毒妖妇,人们都觉得死罪对她算轻刑。

可就在大家都以为田文华命不保已的时候,最终却没想到公诉最后罪名更改为“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这一罪名的变更,也让田文华从死罪变成无期徒刑。

田文华是家里唯一读书的,最终成为三鹿董事长关于田文华,在没有爆发三鹿三聚氰胺事情之前,也是一个业绩傲然如同董明珠一样的女人。三鹿的茁壮成长离不开田文华的打拼。可没有想到的是,曾是行业英雄的她,最终沦为几十万家庭的梦魇,现在我们说一说这位董事长的成长史。

1942年田文华出生河北正定县北早现乡南岗村,她家总共7个小孩,她是唯一一个读书的。读书的田文华21岁在张家口专科学校兽医专业毕业。毕业后的她还曾经留校任教做了2年,之后被分配到幸福乳业生产合作社。田文华真正从事奶制品行业是从1968年开始,经过一路打拼的她,最终做到了三鹿集团董事长的职位。

毫无疑问,三鹿的崛起之路离不开田文华的带领,克服各种难题险阻,最终实现业绩一路飙升。可没想到的是在田文华66岁之时,本该是退休的年纪,竟然迎来三鹿的“滑铁卢”。这一摔是把自己老年最后生涯,也摔倒狱中了。

本以为无限刑期,却未想三次获得减刑自从毒奶粉事件曝光后,田文华成中国乳业罪人后,人人对她嗤之以鼻,恨不得立刻执行死刑。可案件开庭过程中,一再拒绝认罪,一再上诉,最终结果是2009年1月22日,一审宣判,田文华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2468万余元。

虽然当时受害几十万家庭没有等来判处田文华的死刑,可对于无期徒刑也是欣然接受了。可令大家意外的是,田文华居然在入狱后多次获得减刑,这也再次让这个三鹿董事长成为大家关注对象,一时各种声讨谩骂声不断。

究竟法律为何还能让这样一个等于死刑的女人,在十几年后有生之年还能跟大家见面?

这还得从田文华在狱中的表现说起。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12年,但根据田文华在监狱中的表现,获得了3次减刑的机会。

第一次减刑田文华是在2019年入狱的,后来在入狱不到两年时间里,田文华便获得了第一次减刑。当时的刑罚是从无期徒刑变成了有期徒刑19年,从剥夺政治权利终生变成了6年。

很多外界人对于这样的减刑不理解。其实,主要是田文华在狱中有积极的表现。根据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合议庭审理记录显示,田文华记功三次,在2010年被评为狱级改造积极分子,有悔改的积极表现。

因第一次的减刑,让外界对于田文华这女人莫名又增加几分不好感。同时对其背后的势力,也是更加不容小觑。

第二次减刑因有第一次减刑,对于第二次减刑人们并无太大意外。继两年后又三年,田文华再获一年九个月的减刑。减刑的理由是2014年5月,法院审理,田文华陆续获得多次记功等奖励,且无违规违纪行为,所以根据裁定,为其减去有期徒刑1年9个月。

第三次减刑田文华在狱中有着积极的表现,所以在2016年7月,再次提出减刑建议书。根据执行机关河北省女子监狱对田文华的表现进行评价,在考核记功奖励上获得2次奖励,同时在2014年,2015年中,均获得了狱改造积极分子,所以对于田文华的减刑又第三次进行减刑一年半。

总结因这三次的减刑,三鹿董事长田文华有望在2027年8月3日里出狱,甚至可能还会更早一些。

对于这样的一个毒奶头分子,众人对于她的提前出狱还是无法释怀。因三鹿三聚氰胺的事情,给中国几十万家庭带来巨大的灾难,许多孩子一生都伴随着疾病的携带,且有可能无法实现康复。这样的厄运缠绕着几十万,数不胜数的家庭孩子,她一人如今要出来,试问哪个受伤害家长能忍受。

对于田文华要提前释放出狱的事情,也有网友讽刺说道“在狱中吃得又白又胖,哪里像是坐监狱的人。”

总得来说,关于三鹿三聚睛胺的事情,是全中国数几十万家庭,无数受苦受难“大头娃娃”的灾难,也是闻之都要气倒的。

但人无情义,法有情。三鹿董事田文华也已经到了70/80的年纪,这样的一个年纪也是存在着保外就医,所以这也是监狱方在不断为田文华减刑的一个原因吧!

三鹿奶粉事件有判死刑的没有? (三)

三鹿奶粉事件中有判死刑的案例。具体来说,该事件中的两名主要责任人张玉军和耿金平被判处了死刑。 张玉军被判处死刑的原因是他在明知三聚氰胺是化工产品、不能供人食用的情况下,仍将其掺入食品中,配制出含有三聚氰胺的混合物并销售给奶制品生产企业,其行为构成了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而耿金平则是将含有三聚氰胺的蛋白粉混入原奶中,销售给三鹿集团,其行为构成了生产、销售有毒食品罪,因此也被判处了死刑。

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严厉的法律制裁,体现了我国法律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

那些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案件:毒奶粉案/郭利案 (四)

郭利,曾经年薪百万的同声传译,因对女儿健康考虑选择了施恩牌奶粉,却遭遇了震惊全国的“三聚氰胺”事件。2008年,郭利的女儿因食用施恩奶粉出现肾结石,他发现奶粉存在问题并索赔,但被施恩公司拒绝,随后向媒体揭露了真相。施恩奶粉被证实为“假洋奶粉”,含有严重超标的三聚氰胺。在2009年,郭利被指控敲诈勒索300万元,因未能满足雅士利公司和施恩公司的赔偿要求,最终被判刑五年。然而,此案的审理过程引发广泛关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在2017年撤销原判,认定郭利无罪。尽管如此,郭利的维权之路并未结束,他寻求国家赔偿并提出巨额索赔。此案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和过度维权与敲诈勒索的界限进行了重新定义。

无论你的行为是对是错,你都需要一个准则,一个你的行为应该遵循的准则,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善你的行为举止。了解完三聚氰胺有哪些人判死刑,法构网相信你明白很多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