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贷款罪的认定标准

诈骗贷款罪的认定标准

### 诈骗贷款罪的认定标准详析

一、诈骗贷款罪的基本概念

定义

诈骗贷款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编造虚假理由、使用虚假合同等手段,诈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且数额较大的行为。该罪行不仅侵犯了金融机构的财产权,还破坏了国家金融管理制度。

二、诈骗贷款罪的认定标准

1. 非法占有为目的

借款人在申请贷款时,需具有骗取贷款并非法占有贷款的主观故意。这包括明知无偿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等行为。这些行为均表明借款人主观上存在非法占有的目的。

2. 诈骗手段

诈骗贷款罪的行为人需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欺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如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的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证明文件,以及提供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等。这些行为使金融机构产生错误认识,从而发放贷款。

3. 数额较大

诈骗贷款的数额需达到一定标准,才能构成犯罪。司法实践中,一般以二万元为数额较大的起点。若诈骗数额较小,则可能不构成犯罪,但会受到其他行政处罚。

4. 情节严重

除了数额标准外,还需考虑诈骗行为的情节严重程度。如多次诈骗、给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等行为,均属于情节严重的情况。这些行为将加重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三、贷款诈骗罪的量刑

根据刑法规定,贷款诈骗罪的量刑依犯罪情节而定。一般情形下,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二十万元以下罚金。若诈骗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处五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四、总结

诈骗贷款罪是一项严重的经济犯罪行为,其认定标准包括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手段、数额较大以及情节严重四个方面。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会依据具体案件的证据和情节进行综合判断。同时,贷款诈骗罪的量刑也根据犯罪情节而定,情节越严重,量刑越重。因此,广大市民应提高警惕,增强法律意识,避免陷入诈骗贷款罪的法律风险中。

明白诈骗贷款罪的认定标准的一些要点,希望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些许便利,如果想要了解其他内容,欢迎点击法构网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