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致命的抗生素相关性肠炎
- 2、梭状芽孢杆菌产气荚膜梭菌
- 3、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主要有哪些?
本文提供以下多个参考答案,希望解决了你的疑问:
致命的抗生素相关性肠炎 (一)

优质回答抗生素如果使用不当,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而引起腹泻,艰难梭菌感染就是其中之一。艰难梭菌又称难辨梭菌,它引起的疾病和使用抗生素有关,因此又称抗生素性结肠炎。艰难梭菌所致的肠炎也是住院患者发生获得性腹泻中最常见的病因。
认识艰难梭菌,艰难梭菌属厌氧性细菌。厌氧性细菌是指那些在无氧条件下要比在有氧环境中生长好的细菌,而人的肠道正好是一个相对无氧的环境。艰难梭菌是梭菌属的一个成员。梭菌属成员很多,可分为几个群,其中有几个成员对人是致病性的。最著名的有产气荚膜梭菌、破伤风梭菌和肉毒梭菌。产气荚膜梭菌可引起伤口气性坏疽、食物中毒、肌肉坏死、梭菌蜂窝织炎等,破伤风梭菌可引起破伤风,肉毒梭菌可引起肉毒中毒。肉毒中毒的典型临床特征是急性弛缓麻痹,先从双侧颅神经阻碍开始,包括面部、头颅和咽部的肌肉,然后对称性下降,包括喉部和肢体肌肉。由于舌或咽部肌瘫痪可引起的呼吸困难,隔膜和肋部的瘫痪可能引起死亡。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常见的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
这种细菌如何致病,艰难梭菌之所以能够致病,是因为它具有3种毒力因子:毒素A、毒素B和一种能够抑制肠道蠕动的物质。毒素A有肠毒性,毒素B有细胞毒性。毒素A也有一定的细胞毒性作用,但比毒素B小。毒素A和B是艰难梭菌的主要致病因子,可干扰肠道上皮细胞的肌动蛋白骨架,使细胞丧失功能。艰难梭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生境中,如土壤、干草、沙、一些大型动物(牛、驴和马)的粪便,及狗、猫、啮齿动物和人的粪便。婴儿的粪便中常含有艰难梭菌,大约5012月龄婴儿的肠道中有艰难梭菌,2岁儿童的带菌率大约为3,但此菌在健康成人中出现频率较低,无症状带菌的成人在瑞典是1.9,在日本为15.4。
艰难梭菌感染与抗生素,艰难梭菌往往感染住院病人,并在体内定植。一次研究发现,399个患者入院时检测不到艰难梭菌,21在住院期间发生了艰难梭菌腹泻。所有的抗生素及一些化疗药物与艰难梭菌引起的腹泻或假膜状结肠炎有关,最常见的是氨苄青霉素、克林达霉素和头孢菌素。可见,抗生素使用不当与艰难梭菌腹泻密切相关,也是住院病人最常见的肠道感染的病因。
如何诊断艰难梭菌性腹泻,有多种实验室检验可帮助诊断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DAD)。毒素检测和培养细胞的毒素中和试验通常被认为是“金标准”。产毒素培养是检测艰难梭菌分离菌株的毒素产生情况,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相当的特异性。而直接粪便标本毒素中和实验,在已确诊的CDAD患者中,会有15~38检测不到毒素。也有一些直接粪便标本细胞毒素检测为阴性的病人,可发展为假肠膜性肠炎。如果治疗不当,一部分病人可死亡。
怎样防治艰难梭菌性腹泻,预防本病的关键在于合理使用抗生素,但不要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抗生素。艰难梭菌的大多数菌株在体外对许多抗生素敏感,包括青霉素、四环素和喹喏酮类。但对由该菌引起的肠道病通常仍采用口服万古霉素或灭滴灵治疗。
梭状芽孢杆菌产气荚膜梭菌 (二)
优质回答梭状芽孢杆菌,又称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革兰阳性粗大杆菌,芽胞位于菌体次极端,呈椭圆形,大小通常小于菌体。在机体内,它能形成明显的荚膜。该菌体在培养过程中,厌氧性不严格,繁殖周期仅需8分钟,在血琼脂平板上能形成双层溶血环,内环由θ毒素引起完全溶血,外环则由α毒素引起不完全溶血。
产气荚膜梭菌的生化反应非常活跃,有典型的生化特性。其中,"Nagler反应"在卵黄琼脂平板上,菌落周围会出现乳白色浑浊圈,这由细菌产生的卵磷脂酶(α毒素)分解卵黄中的卵磷脂所致。而"汹涌发酵"则是在牛奶培养基内分解乳糖产酸,使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H2和CO2),将凝固的酪蛋白冲成蜂窝状,甚至将覆盖在培养基上的凡士林层冲到试管顶部,形成气势凶猛的现象。
产气荚膜梭菌的致病性很强,能产生多种外毒素,其中α毒素毒性最强,能造成血细胞和内皮细胞溶解,增加血管通透性,导致组织坏死,进而影响肝脏和心脏功能。除此之外,它还能产生不耐热的肠毒素。其引起的疾病主要有气性坏疽、食物中毒和坏死性肠炎等。
气性坏疽主要见于战伤和大面积创伤,多由A型引起。其潜伏期短,严重病例表现为组织胀痛剧烈,水气夹杂,触摸有捻发感,最终产生大块组织坏死,伴有恶臭。毒素和组织坏死的毒性产物被吸收入血,引起毒血症和休克,死亡率高。食物中毒主要由A型产气荚膜梭菌污染食物(多为肉类食品)引起,潜伏期约10小时,表现为腹痛、腹胀、水样腹泻,无恶心呕吐及发热。坏死性肠炎则由C型菌株污染食品所致,表现为肠麻痹坏死,死亡率较高。
微生物学检查对诊断极为重要,以避免病人截肢或死亡。检查方法包括从深部创口取材直接涂片染色,镜检有荚膜的革兰阳性大杆菌,白细胞少且形态不典型,并伴有其他杂菌。分离培养则可取坏死组织制成悬液,接种血平板、牛奶培养基或庖肉培养基,在厌氧环境下培养,观察生长情况,取培养物涂片镜检。动物试验通过取细菌培养液静脉注射小鼠,观察动物躯体膨胀情况,取肝或腹腔渗出液涂片镜检并分离培养。
防治方面,对局部感染应尽早施行扩创手术,切除感染的坏死组织,消除局部厌氧环境。使用大剂量青霉素等抗生素杀灭病原菌和其他细菌是常见做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使用气性坏疽多价抗毒素和高压氧舱法治疗气性坏疽。
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主要有哪些? (三)
优质回答(1)沙门菌:是引起食物中毒最多见的一种细菌,爱在肉食中捣乱。
(2)葡萄球菌:多存在于人和动物的化脓性感染处。
(3)肉毒梭菌:这种细菌不喜欢氧,它产生的毒素毒性极强,多见于罐头、腊肠、臭豆腐等食品。
(4)椰毒假单胞菌:多见于酵米面、银耳等食品中。
(5)副溶血性弧菌:喜欢在不成不淡的地方,特别钟爱海产品。
(6)李斯特菌:这种细菌不怕冷,即使在冰箱里也能作怪。
(7)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家族成员很多,人吃了它,就好像“拉痢疾”一样。
(8)蜡样芽胞杆菌:爱躲在剩菜、剩饭中放毒,还不产生难闻的气味,让人不容易发觉它。
(9)产气荚膜梭菌:常在人和牲畜的粪便中,外面裹着芽胞,不怕热。
(10)志贺菌:是“拉痢疾”的元凶之一。
从上文内容中,大家可以学到很多关于产气荚膜梭菌食物中毒怎么治疗的信息。了解完这些知识和信息,法构网希望你能更进一步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