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公司偷税漏税这一违法行为时,人们往往会关注到直接责任主体——公司本身可能面临的法律制裁。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公司员工就能完全置身事外。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员工参与了公司的偷税漏税行为,或者知情不报,同样有可能受到法律的处罚。当然,具体是否会受到处罚,以及处罚的严重程度,还需根据员工的具体行为和涉案程度来判断。
公司偷税漏税员工会受到处罚吗? (一)

答公司偷税漏税员工不一定会受到处罚,若员工参与到了偷税漏税的活动之中,那么就有可能会被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至于具体需要承担怎样的责任,则与偷税漏税行为是违法行为、还是犯罪行为等有关。 一、公司偷税漏税员工会受到处罚吗
1、公司偷税漏税员工不一定会受到处罚,如果员工没有参与则不需要承担责任,若员工参与则需要追究其法律责任。是员工该缴纳的税款,企业也没有代扣代缴的话,是需要个人补缴的,企业除了补缴应交税款外,还可能会受到税务机关的滞纳金和罚款。
2、单位偷税漏税涉嫌犯罪,可能会受到以下处罚: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二、公司偷税漏税的手段有哪些
(一)利用税目进行偷税
1、残次品、等外品及联产品、副产品销售收入,不作销售处理,逃避流转税
2、废品及下脚料销售收入,不作销售处理,逃避流转税
3、自制产品或半成品自用,降价处理或不作销售处理,逃避流转税
4、企业下属分支机构以及参加展销会、交易会的经营收入不报税
5、企业附营、兼营收入不报税
6、帐外设帐隐瞒收入
(二)利用税率进行偷税
1、混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界限
2、兼营不同税率商品,按低税率纳税
3、混淆基本税率、利低税率
(三)利用税收优惠进行偷税
1、个体业户利用集体名义开办私人企业
2、虚报残疾人数
3、设立假合资企业
4、以咨询服务为名,行销售产品之实
(四)多列支出偷税
(一)专用基金支出挤入成本
1、转移材料运杂费,加大成本
2、自制设备用料,计入生产成本
3、固定资产购置运费作外购材料运费挤入成本
4、福利金支出列入费用
虽然法律规范明确规定了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不得实施偷税、漏税的行为,但是在现实生活之中,不管是企业、还是单位,都依旧可能会因为想要逃避纳税义务,而采取相应的手段偷税漏税。若偷税漏税的主体是单位,单位的高管等也参与了此类违法行为,那么这些参与者,也有可能会受到处罚。
公司偷税漏税,法人要承担什么责任 (二)
答一、公司偷税漏税法人要承担什么责任
1、公司偷税漏税法人要承担的责任有:
(1)公司偷税漏税如果法人参与的话就会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或者罚金;
(2)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
【逃税罪】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的除外。
二、企业偷税漏税怎么举报
1、可以企业所在地主管税务的稽查机关进行实名或者匿名举报;
2、可以在税务部门的官方网站上进行举报;
3、可以直接拨打税务部门的电话进行举报;举报企业偷税漏税应当同时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10年前偷税漏税还追究责任吗 (三)
答10年前偷税漏税的行为是否还会被追究责任?
根据法律规定,如果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将不再给予行政处罚。然而,对于10年前存在的偷税漏税行为,如果至今仍未被发现,通常不再追究行政责任。但是,如果偷税漏税行为仍在持续或有新的情况出现,相关责任仍可能被追究。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等领域的违法行为,追责期限可以延长至五年。而针对偷税、抗税、骗税等行为,法律明确指出没有追诉时效的限制。
偷税是指通过伪造、变造账簿等手段,少缴或不缴应纳税款的行为。对于偷税行为,税务机关将追缴未缴或少缴的税款及滞纳金,并可处以罚款,罚款金额为未缴税款的一定比例。如果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现实中,税务机关或司法部门不会对企业的偷税漏税行为视而不见。如果长时间未对企业进行追究,可能是因为税务稽查未发现企业的违法行为。但企业偷税漏税的金额越大,面临的法律后果也越严重。
综上所述,尽管10年前的偷税漏税行为可能已超出行政处罚的追诉时效,但在特定情况下,如违法行为仍在继续,相关责任仍可能被追究。同时,对于涉及重大安全领域的违法行为,追责期限会有所延长。
企业偷税漏税100万怎么处罚 (四)
答企业偷税漏税100万元的处罚标准是对企业的主管人员及其他责任人处三年的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要对单位判处相应的罚金。不过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补缴通知书以后,如果企业已经补缴了应纳税款,交纳滞纳金,接受过行政处罚的,可以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五年之内连续偷税漏税的除外。
一、企业偷税漏税100万怎么处罚
公司偷税漏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十不满百分之三十并且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不满十万元的,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税数额一倍五倍以下罚金;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三十并且偷税数额在十万元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的除外。
二、偷税漏税罪的行为表现有哪些
偷税漏税罪表现为违反国家税收法规,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缴纳的税款,情节严重的行为。下述三种行为方式是对偷税犯罪行为手法的总的概括。
(一)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和记账凭证
所谓伪造账簿、记账凭证,是指行为人为了偷税,平时没有按照税法设置账簿,为了应付税务检查而编造出假凭证、假账簿、无中生有、欺骗他人;所谓“变造”账簿和记账凭证,即把已有的真实账簿和凭证进行篡改、合并或删除,以此充彼,以少充多或以多充少,或者账外设账、账外经营、真假并存,从而使人对其经营数额和应税项目产生误解,达到不缴或少缴税款的目的。这种方式多为个体经营者所采用,以此使税务人员无法得知其经营收支情况。
(二)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
行为人通过此举以图减少应税数额,达到偷税目的。主要方法有,
(1)明销暗记;
(2)将产品直接作价抵债款后不记销售;
(3)已经销售而不开发票或以白条抵库不记销售;
(4)用罚款、滞纳金、违约金、赔偿金冲减销售收入;
(5)将展品或样品作价处理后不按销售记账,等等。
此外,多行开户,同时使用,而只向税务工作人员提供其中的一个,也是行为人隐瞒收入的常用方法。
(三)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
纳税申报是依法纳税的前提,纳税人必须在法定时间内办理纳税申报,如实报送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以及税务机关要求的其它纳税资料。行为人往往通过对生产规模、盈亏情况、收入状况等内容作虚假申报,来达到偷税目的。行为人有时虚报一项,有时虚报数项。
由此得知,对企业偷税漏税的处罚适用的也是双罚制。偷税漏税数额100万已经是属于偷税数额比较大的,实际上,几乎所有的企业在运营的时候都有合理的避税方法,可往往因为缺乏专业的财会人员,企业反而选择了这些违规操作的方法去偷税漏税,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得不偿失。
个人举报公司偷税后果 (五)
答个人举报公司偷税后果如下:
1、个人举报公司偷税漏税,原则上对举报人本人没有影响;
2、被举报的企业若查实偷税行为,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偷税数额一倍五倍以下罚金;
3、具体后果取决于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比例以及偷税金额,如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十不满百分之三十,并且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不满十万元,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将面临刑事处罚;
4、税务机关将对举报人的身份予以保密,尤其是匿名举报者。实名举报者可能获得奖励,但需提供充分的证据。
个人举报公司偷税的法律影响:
1、奖励机制:根据相关法规,对于提供重要线索并最终查实的举报人,税务机关可能给予一定的奖励;
2、保密措施:税务机关通常会对举报人的身份进行保密,以保护举报人的安全和隐私;
3、调查程序:一旦举报被受理,税务机关将启动调查程序,对被举报的公司进行税务检查;
4、法律责任:如果公司确实存在偷税行为,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包括补缴税款、滞纳金以及可能的罚款;
5、诚信记录:公司的偷税行为一旦被查实,可能会影响其税务诚信记录,进而影响公司的信用评级和市场竞争力;
6、刑事责任:在严重的情况下,偷税行为可能构成犯罪,相关责任人可能会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
综上所述,个人举报公司偷税漏税在原则上不会影响举报人,而被举报企业一旦查实将面临刑事处罚,包括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及高额罚金,具体后果与偷税金额和比例相关;税务机关承诺保护举报人身份,实名举报者在提供有效证据的情况下还可能获得奖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零一条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的除外。
了解了上面的内容,相信你已经知道在面对企业偷税漏税时,你应该怎么做了。如果你还需要更深入的认识,可以看看法构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