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非法集资案件中业务员的责任判定时,我们不得不考虑其在犯罪活动中的角色与行为。非法集资往往涉及巨额资金、复杂的人际网络和严重的社会经济后果。对于业务员而言,如果明知公司在进行非法集资活动而积极参与,一旦案发,他们可能会面临法律的严惩。量刑的轻重将依据业务员在犯罪中的具体作用、参与程度、涉案金额以及是否造成严重后果等因素综合判定。这是一个复杂而严肃的法律问题,需要我们深入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
- 1、非法集资业务员怎么判
- 2、非法集资的立案标准
- 3、非法集资罪的立案标准
- 4、非法集资200万要坐牢吗
本文分为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非法集资业务员怎么判 (一)

贡献者回答非法集资业务员判刑的标准:如果构成集资诈骗罪的,且业务员属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一般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且业务员属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在我国非法集资多少钱算违法
1、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二十万元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一百万元的;
2、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三十户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一百五十户的;
3、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十万元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的。
非法集资坐牢后债务怎么办
非法集资入狱后仍需偿还债务。监禁属于承担刑事责任,还债属于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是两种不同的法律责任,二者互不影响,非法集资坐牢后债务仍需要偿还的。服刑期间,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争取减刑。债务人因非法集资被判刑的,不影响债权人要求其偿还借款。但是,如果债务人已经没有财产可以偿还债务或者没有足够财产偿还债务的,债权人将无法全部或者部分获得偿还。非法集资坐牢后,欠下的债务,偿还债务属于民事责任,可以先委托家人朋友代还债务。债权人向法院起诉要求返还或支付所欠的钱,民事责任优先,也就是先从赃款里筹集资金偿还给债权人,后有剩余财产的,再执行罚金。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的规定,使用诈骗方法进行非法集资,扰乱国家正常金融秩序,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且数额较大的行为。
非法集资可能构成什么罪?
从事非法集资达到一定标准将触犯刑法,可能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非法经营罪等犯罪,相关人员将被追究刑事责任。我国法律规范并没有对参与非法集资的人数进行限定,根据司法实践来看,非法集资案件的人数需要为不特定的多数人。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非法集资的立案标准 (二)
贡献者回答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1、个人
个人犯罪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10万元的,30万元以下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个人犯罪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30万元,100万元以下的处五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个人犯罪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100万元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2、单位
单位犯罪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50万元,150万元以下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单位犯罪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150万元,500万元以下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单位犯罪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500万元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五十万元以下罚金。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犯罪构成要件是犯罪成立的依据,是对犯罪主体追究刑事责任的根据。因此,在我国现行《刑法》中设置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必须进一步分析论述其具体的犯罪构成要件。
1、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这里要特别强调法律拟制人格主体——单位,否则,我们将无法对司法实践中大量存在的单位(既可以是一个单位单独实施,也可以是单位与自然人、单位与单位共同实施)实施的非法集资行为通过《刑法》来规范。
2、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当事人明知自己的非法集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在单位进行非法集资的情况下,这种故意体现为单位的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以单位的名义为单位的利益故意追求特定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单位犯罪故意是单位成员的共同认识和意志,严格区别于单位成员个人的认识和意志。
3、犯罪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制度。存款是指存入金融机构保管并可以由其利用的货币资金或有价证券,它是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根据我国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的规定,商业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可以经营吸收公众存款业务,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任何非金融机构和个人则不得从事吸收公众存款业务。从事吸收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在开展业务时,不仅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同时,还应当遵守公平竞争的原则,不得从事不正当竞争。如果上述可以经营吸收公众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采取非法手段吸收公众存款,或者不得经营吸收公众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以及非金融机构、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必然影响国家对金融活动的宏观监管,损害金融机构的信用,损害存款人的利益,扰乱金融秩序,最终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4、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的行为。主要分两大类:其一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即依法无资格从事吸收公众存款业务的单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其二为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即以变相提高利率的方式吸收存款、扰乱金融秩序。
非法集资罪的立案标准 (三)
贡献者回答【法律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五条 个人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1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在3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数额在10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单位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5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在15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数额在50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 集资诈骗的数额以行为人实际骗取的数额计算,案发前已归还的数额应予扣除。行为人为实施集资诈骗活动而支付的广告费、中介费、手续费、回扣,或者用于行贿、赠与等费用,不予扣除。行为人为实施集资诈骗活动而支付的利息,除本金未归还可予折抵本金以外,应当计入诈骗数额。
【温馨提示】
非法集资200万要坐牢吗 (四)
贡献者回答非法集资200万要坐牢,构成集资诈骗罪,属于数额巨大,一般处七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属于数额巨大,一般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非法集资200万的量刑是什么
非法集资200万,依据我国刑法规定,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应当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罚款2-20万元,数额巨大的,或者有其他严重犯罪情节的,判处5-10年有期徒刑,罚款5-50万元,数额特别巨大,判处10年有期徒刑,罚款50万元,没收财产。
首先集资的财物应该返还给受害人,如果没有受害人或者是不能确定受害人的,将上交国家。
非法集资罪最高量刑标准是什么
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十万元的,应被追究.
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2万元2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它严重情节的,处5年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5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它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5万元50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相关知识
根据《关于取缔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中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非法集资是指单位或者个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者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以及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给予回报的行为。为依法惩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非法集资犯罪活动,最高人民法院会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有关单位,研究制定了《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司法解释自2011年1月4日起施行。
非法集资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所谓非法集资,是指公司、企业、个人或其他组织未经批准。违反法律、法规,通过不正当的渠道,向社会公众或者集体募集资金的行为,是构成本罪的行为实质所在。
形形色色的非法集资行为破坏了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危及社会稳定,因此有必要予以打击。对于某些危害较大的非法集资行为,依靠让行为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的手段来规制是不够的,而必须用刑事的手段来予以打击。目前我国刑法规定了四种非法集资类的犯罪,它们分别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和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
对进行非法集资活动的,除了依照《商业银行法》、《保险法》、《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取缔非法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等行政处罚外,对构成犯罪的,还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例如: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未经批准擅自发行股票,情节严重的,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的,最高可处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法律依据:
《刑法》
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通过上文关于从事非法集资可能构成构成什么犯罪的相关信息,法构网相信你已经得到许多的启发,也明白类似这种问题的应当如何解决了,假如你要了解其它的相关信息,请点击法构网的其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