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计提福利费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福利费主要是指企业为了改善员工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或者为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支付的各项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为了更好地规划和管理这部分费用,企业通常会在会计期间结束时,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规定,预先计算并提取相应的福利费用。这一流程不仅确保了员工福利的及时发放,还有助于企业保持财务的稳定性和透明度。
如何计提福利费? (一)

优质回答计提福利费的方法如下:
计提比例:
福利费应按照工资总额的14%来提取。这是计提福利费的基本比例,确保福利费的计提符合相关规定。
会计分录:
计提福利费时,会计分录为:借费用科目,贷应付福利费。这表示福利费作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同时形成一项对员工的负债。
补提规定:
如果公司之前一直没有计提福利费,可以补提,但只能补提当年的福利费,以前年度的福利费不能补提。这要求公司在计提福利费时,需严格遵守时间规定,确保计提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计提基数:
计提福利费时,应以“应发工资”为基数,而不是实发数。同时,基数中不包含奖金。这意味着在计算福利费时,需要准确确定应发工资的数额,并排除奖金的影响,以确保计提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总结:计提福利费需要遵循一定的比例和规定,包括按照工资总额的14%提取、正确的会计分录、补提规定以及准确的计提基数。这些规定确保了福利费的计提既符合相关法规,又能准确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员工福利水平。
新会计准则里关于福利费计提是怎么规定的? (二)
优质回答新会计准则里关于福利费计提的规定如下:
核算科目:新会计准则下,福利费应当通过“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科目进行核算。
计入科目:福利费在计提时,应计入“管理费用”科目,或者根据费用所属部门计入对应的科目。
会计分录:
企业发生福利费时,会计分录为:借管理费用——福利费,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企业支付福利费时,会计分录为: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贷银行存款。
科目变更: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原“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科目,增设了“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用于核算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包括“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解除职工劳动关系补偿”等应付职工薪酬项目,并进行明细核算。
公司计提福利费怎么做账? (三)
优质回答公司计提福利费的账务处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计提福利费:
会计分录: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这一步是为了记录公司计提的福利费用,根据福利费用的用途,可能会涉及到不同的成本或费用科目。
福利费支付处理:
现金福利:发放时: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贷:库存现金。同时,为了反映管理费用中的福利费支出:借:管理费用——福利费;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购物卡福利:购买购物卡时:借:其他应收款——购物卡;贷:银行存款。发放给职工时:借: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贷:其他应收款——购物卡。实物福利:购买实物时: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贷:银行存款。同时,为了反映管理费用中的非货币性福利支出:借:管理费用;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重点说明: 企业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来核算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包括福利费。该科目下应设置明细账,以详细记录各种薪酬的计提、结算和使用情况。 在处理福利费支付时,根据福利的具体形式,会计分录会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都是先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进行过渡,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借贷处理。
从上文,大家可以得知关于计提福利费的一些信息,相信看完本文的你,已经知道怎么做了,法构网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