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罪和盗窃罪竞合

职务侵占罪和盗窃罪竞合

### 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的竞合关系探究

一、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的定义

职务侵占罪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本单位财物且金额达法定界限的犯罪行为。这里的“利用职务便利”通常指借由自身担任主管、管理、经营或经办单位财物等相关职位所拥有的权力进行不法侵占,如保管盗窃、出纳挪用等。“数额较大”的衡量标准,一般以六万元人民币作为基准,但这一数值可能因地区法律规定有所差异。

盗窃罪

盗窃罪是指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窃取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二是行为人实施了秘密窃取的行为;三是盗窃的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盗窃罪的犯罪对象包括公私财物,且多为犯罪行为前不被自己所控制的他人财物。

二、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的竞合关系

法条竞合

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之间存在法条竞合的关系。这是因为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都包括窃取财物这一行为手段,只是主体要件、犯罪对象和犯罪手段有所不同。在法条竞合的情况下,应按照重法处理。即在具体案件中,如果行为人的行为既符合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又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则应选择处罚较重的罪名定罪处罚。

案例分析

以一起快递公司员工窃取客户货物的案件为例,该员工在分拣货物时,将装有手表的快件占为己有。这种行为既符合职务侵占罪的构成特征(因为是员工在分拣货物时窃取财物),又可能构成盗窃罪(因为窃取的是客户财物)。在处理此类案件时,需要综合考虑涉案财物的占有状况、行为人的职务便利等因素,以确定其行为性质。

三、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的区分标准

主体要件

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必须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而盗窃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只要年满16周岁无论从事何种工作均可构成。

犯罪对象和手段

职务侵占罪的对象只能是本单位的财物,且是利用职务的便利侵占实际掌管的本单位财物;而盗窃罪的对象是他人财物,包括公私财物,且多采用秘密窃取的手段获取。

四、全文总结

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虽然都涉及窃取财物的行为,但两者在主体要件、犯罪对象和犯罪手段上存在明显区别。在司法实践中,处理涉及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竞合的案件时,应综合考虑涉案财物的占有状况、行为人的职务便利等因素,并严格按照法律规定选择处罚较重的罪名定罪处罚。这有助于维护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保护公私财产的安全。

明白职务侵占罪和盗窃罪竞合的一些要点,希望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些许便利,如果想要了解其他内容,欢迎点击法构网的其他栏目。